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 8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8
1古代中国重要政治制度演变历程 8
2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9
3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0
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1
5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2
第二章 古代中国的经济 13
6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3
7手工业的发展 14
8商业的发展 16
9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和“海禁” 17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8
10“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 18
1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9
12宋明理学 19
13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0
14近代以来儒学地位和命运的变迁 20
第四章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1
15科技成就 21
16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23
17文学成就 24
18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24
第二部分 古代希腊、罗马 26
第一章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26
19雅典民主政治 26
20罗马法 27
第二章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8
第三部分 近代世界 30
第一章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30
2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30
2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0
2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32
第二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34
24《共产党宣言》 34
25巴黎公社 35
第三章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36
26新航路的开辟 36
27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7
28工业革命 38
第四章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40
29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40
30启蒙运动 41
第五章 近代科学技术 43
31经典力学 43
32进化论 43
3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44
第四部分 近代中国 46
第一章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46
34 1840~1900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46
35辛亥革命 49
36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50
37新民主主义革命 51
38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55
第二章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57
39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57
40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58
第三章 思想解放的潮流 61
41维新思想 61
42新文化运动 62
4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63
第五部分 现代世界 66
第一章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66
44俄国十月革命 66
4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67
46“斯大林模式” 68
47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70
第二章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71
48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71
49罗斯福新政 72
5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73
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74
5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74
5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75
5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76
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77
5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77
55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78
56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80
第五章 现代科学技术 82
57相对论和量子论 82
58现代信息技术 83
第六章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84
59文学的主要成就 84
60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84
61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85
62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86
第六部分 现代中国 88
第一章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88
6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88
64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88
65“文化大革命” 90
66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90
67“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91
第二章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92
68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2
69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92
70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93
7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94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95
72 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95
73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97
7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98
75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99
7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01
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02
77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02
78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103
79大众传媒的发展 103
第五章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05
80新旧三民主义 105
81毛泽东思想 106
82邓小平理论 107
8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9
第六章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10
84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110
8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11
86教育事业的发展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