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存在、需要、本质——“文学”与“人学”的再阐释 1
第一章 人的自然存在与生存困境 14
第一节 有限和无限——“向死之存在” 15
第二节 偶然和必然——“生不逢时”和“怀才不遇” 28
第三节 肉体和灵魂——在“兽性”与“神性”之间挣扎 35
第四节 孤独与虚无——“从来处来,往去处去”的过客 41
第二章 人的社会存在与生存困境(一) 48
第一节 等级制度漠视生命价值 50
第二节 伦理道德审判合理人性 56
第三节 金钱关系制约个人自由 64
第四节 权力体制玩弄真理游戏 70
第三章 人的社会存在与生存困境(二) 75
第一节 历史理性追剿个体生命 75
第二节 性别政治制造性别困惑 81
第三节 劳动造成人的全面异化 89
第四章 人的精神存在与生存困境 94
第一节 主观与客观的矛盾 99
第二节 感性和理性的矛盾 104
第三节 城里城外的精神奔突 107
第四节 自然、社会、精神三重需求的纠结 111
第五章 人的三重存在与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117
第一节 敞露“被遮蔽的存在”之真 121
第二节 尊重人类生命价值之善 128
第三节 超越三重局限的自由之美 140
第四节 通过语言建构的审美栖息之地 153
第六章 “诗可以怨”之文学观点的哲学意义 156
第一节 从人的自然存在而言——文学的“穷而后工” 160
第二节 从社会存在而言——“国家不幸诗人幸” 173
第三节 三重存在与二元追求——现实与超越 182
第七章 人的三重存在与瑰丽多彩的文学人物 187
第一节 研究和观察文学人物形象的角度 187
第二节 在三重存在中盘桓挣扎的人物形象 192
第三节 主导性格与从属性格交错而成的丰饶生命 202
第八章 历时性考察——“人性的远征” 207
第一节 自然之子——感性与成长 214
第二节 社会之子——理智与责任 222
第三节 精神之子——本能与理性融合 229
第四节 文学与个体生命的人格建构 233
第九章 人的三重困境在社会进程中的递变 237
第一节 人的自然生存状况的吟唱 237
第二节 “揭出社会的病根” 243
第三节 从表层向深层的拓展 247
第十章 文学世界中关于社会“成长”的“人格”印记 257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童年时期”的文学 259
第二节 人类社会的“青年时期”的文学 263
参考文献 270
后记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