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因定性错误,捕后作无罪处理 3
第一节 主体不符合,捕后作无罪处理 3
1.随意殴打他人行为罪责审查之要领——贾明智寻衅滋事案评析 3
2.刑事案件中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证明力问题——肖某凯强制猥亵案评析 12
第二节 因行为不符合,捕后作无罪处理 18
3.单位行贿罪的司法认定问题——陈力单位行贿案评析 18
4.赌博罪主客观要件辨析——解玉明涉嫌赌博案评析 23
5.以行为为脉、以法益保护为本,确保准确定性——王永制作、贩卖淫秽物品牟利案评析 29
6.犯罪嫌疑人供述反复之审查认定——韩东智抢劫案评析 36
7.雇人引诱网友高额消费该如何认定——王俊熙等人诈骗案评析 43
8.聚众斗殴罪犯罪构成分析——郭建国聚众斗殴案解析 49
9.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辨析——李明票据诈骗案评析 53
10.敲诈勒索罪主客观要件的把握——李某、陶某敲诈勒索案评析 60
11.准确把握盗窃犯罪既遂与未遂认定问题——李明盗窃捕后不诉案分析 65
12.寻衅滋事与危害公共安全辨析——李庆鹏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评析 70
13.医院门诊专用收据是否属于刑法中的发票——王小明非法制造发票案评析 76
14.浅析具有防卫情节伤害案件的审查——刘志强寻衅滋事案评析 81
15.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的甄别——谢虎非法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案评析 86
16.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审查——王五林交通肇事案评议 92
17.毒品犯罪的审查逮捕——刘家应涉嫌运输毒品案评析 97
18.证据存疑的刑民交叉案件的法律认定——王志刚故意毁坏财物案评析 103
19.查封的生效时间及“非法处置”行为的判断——郑兴宇非法处置查封的财产案评析 111
20.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未遂)定罪标准——王燕捕后无罪案例解析 118
21.敲诈勒索罪客观要件的审查与认定——秦正隆、郭芳芳敲诈勒索案评析 123
第二章 因定性分歧,捕后被无罪处理 133
第一节 对主体身份存在分歧认识 133
22.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主体身份的认定——闫松非法经营同类营业案评析 133
第二节 对行为该当性之分歧 141
23.共同犯罪之犯罪中止与犯意超出——樊某等人抢劫案评议 141
24.以次充好型销售行为之定性——孔某某、白某、李某诈骗案评析 147
25.“事出有因”型敲诈勒索的认定——李平楷等五人敲诈勒索案评析 153
26.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区别——王东东盗窃案评析 161
27.“非法储存”如何认定——李小明非法储存爆炸物案评析 166
28.窝藏、包庇罪的认定——于晓华涉嫌窝藏案评析 171
29.刑事视野中的非法行医行为性质考——于一非法行医案评析 176
30.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情节严重的认定——张万云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案评析 183
第三节 对应否处罚之分歧 191
31.从个案看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区分标准——张福生盗窃(非法采矿)案评析 191
32.关于办理盗窃案件的几点思考——李有民盗窃案评析 197
33.“眼皮底下”盗窃之既遂、未遂划分标准——孙青山盗窃案评析 202
第三章 因刑事政策,捕后被无罪处理 211
第一节 因情节轻微,捕后作无罪处理 211
34.情节轻微与捕后不诉——张某伪造企业印章案解析 211
35.加强逮捕必要性审查之应用——边新华非法生产、买卖警用装备案评析 215
36.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对立与统一——对徐文芳贩毒案捕后不诉之思考 220
37.外来人口犯罪逮捕必要性审查标准探析——李玉琴盗窃案评析 226
38.以在案证据为依据,同时引导补充侦查——李金金非法买卖枪支案评析 232
39.论交通肇事案中的“逃逸”与“自首”——刘文林交通肇事案评析 237
40.加强逮捕必要性的审查——张南琪盗窃案评析 241
41.认定立功在审查起诉中的作用——王文勇伪造事业单位印章案评析 246
42.重大责任事故罪罪过审查中的难点问题——姜伟明重大责任事故案评析 251
43.逮捕必要性之司法判断——章二虎寻衅滋事案评析 260
第二节 因刑事和解,捕后作无罪处理 265
44轻伤害案件刑事和解对批捕工作的影响——廉小江故意伤害案评析 265
45.审查逮捕工作中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应用——宋家义涉嫌故意伤害案评析 270
46.因和解作不起诉案件分析——石某等人故意伤害案评析 275
47.轻伤害案件调解对批捕质量的影响——王乃圣寻衅滋事案评析 279
48.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农村地区故意伤害案件之处理——王清林等人故意伤害案评析 285
49.在轻微刑事案件中合理运用捕前和解制度——杨小龙故意伤害案评析 290
第三节 因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捕后被无罪处理 295
50.宽严相济不能重“宽”轻“严”——冯一立、王浩楠妨害公务案评析 295
51.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逮捕标准——徐某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评析 303
52.寻衅滋事罪中“随意殴打他人”的审查——张连涛、李小军寻衅滋事案评析 309
53.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轻微刑事案件中的适用——张明英等人寻衅滋事案评析 316
54.犯罪情节轻微的分析判断——张晓盗窃案评析 321
第四章 因证据原因,捕后被无罪处理 329
第一节 因证据不足,捕后被无罪处理 329
55.侵占抑或挪用——陈聪职务侵占案评析 329
56.强奸案件中证据的确定与采信——陈海涛强奸案评析 337
57.审查逮捕案件中附条件逮捕的应用——段立民等三人涉嫌敲诈勒索案评析 342
58.翻供之审查判断及应对——刘婷盗窃案评析 347
59.行为人“认识错误”下主观故意的审查与认定——耿云龙、李彩霞诈骗案评析 357
60.出版物涉嫌非法经营罪的实际运用——赵明、高明非法经营案评析 364
61.也谈“孤证不能定案”——以证据相互印证的辩证思考为视角 372
62.雇佣关系中的刑事责任追究问题——周小某非法经营案评析 382
63.未成年人犯罪的审查问题——冀小伟、冀伟盗窃案评析 387
64.孤证不能定罪——李卫国非法运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案解析 392
65.非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罪共犯问题探讨——刘利智受贿案评析 395
66.运输毒品行为与走私毒品行为的界限——麦克运输毒品案评析 401
67.同一认定及口供依赖问题探究——苗雨盗窃案解析 406
68.浅析案件审查逮捕的证明标准——以刘友盗窃案为例 414
69.强奸案审查逮捕证据标准——张严强奸案评析 421
70.强奸罪证明标准适用若干问题研究——叶小凯强奸案评析 428
71.审查逮捕案件的证据标准要“因案而异”——王小军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评析 435
72.审查逮捕阶段适用附条件逮捕的反思——艾合买提非法持有毒品案评析 441
73.使用商业秘密行为如何定性——方明达侵犯商业秘密案评析 446
74.以合法形式掩饰非法目的行为之认定——孙海涛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案评析 452
75.附条件逮捕的适用范围及风险评估——王某故意伤害案评析 457
76.伪造事业单位印章行为审查之要领 ——李兴伟等伪造事业单位印章案评析 462
77.无行医资格而销售处方药是否构成犯罪——吴飞非法行医案评析 469
78.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覃小山合同诈骗案辨析 475
79.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的审查与认定——张三涉嫌诈骗案解析 481
80.转移、隐匿财产行为的界定——张洋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解析 487
81.仅有言词证据能否认定犯罪——赵大庆故意伤害案评析 490
82.冒充电视购物提供与订单不符商品案件的审查——牛华诈骗案评析 495
83.批捕阶段证据的审查认定——杨西平职务侵占案辨析 503
84.证据的采信标准及民办高校性质辨析——刘宇飞、张林涉嫌诈骗案评析 508
85.寻衅滋事案件认定标准——张权春等人寻衅滋事案评析 515
86.职务侵占罪证据审查判断——宋杰职务侵占罪案例解析 520
87.盗窃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之辨析——对张光北涉嫌盗窃案的分析 528
88.介绍卖淫罪中实施行为的认定——李芳介绍卖淫案评析 533
89.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理解与认定——付某合同诈骗案评析 538
第二节 因证据发生变化,捕后被无罪处理 546
90.盗窃行为刑事处理中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适用——陈水盗窃案评析 546
91.审查逮捕阶段的证明标准之分析——张春利故意伤害案评析 552
92.“借条”对于诈骗案“非法占有目的”认定的影响——刘小小诈骗案评析 557
93.强奸罪的逮捕证据标准探析——吴成军强奸案评析 565
94.未成年人言词证据的审查——杨从伟猥亵儿童案评析 570
95.销售假冒伪劣卷烟行为定性之思考——王朋销售伪劣产品不诉案评析 578
96.刑事责任年龄之审查标准——申公豹盗窃案评析 583
97.如何把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罪与非罪界限——赵亚军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评析 589
98.共同犯罪故意之认定——李文浩诈骗案之评析 596
第三节 因证据间存在矛盾,捕后被无罪处理 603
99.盗窃案件中涉案数额的认定审查——霍小强盗窃案分析 603
100.盗窃罪主客观方面认定审查要领——杨小二盗窃案评析 608
101.强奸案件证据采信与认定标准——张忠国强奸案评析 616
102.犯罪嫌疑人供述的采信与运用——薛某涉嫌盗窃案解析 621
第五章 因法律变化,捕后作无罪处理 629
103.从逃税罪相关规定出发谈逮捕必要性之认定——焦国安偷税案评析 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