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选题缘起 1
一、方位词系统研究的不平衡使得研究无法深入 1
二、方位词系统变化最突出的时期是中古时期 2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内容 6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7
第四节 研究方法 8
一、共时描写与历时比较相结合 8
二、语义研究和语法研究相结合 9
三、语义动态分析和语义静态分布研究相结合 9
四、描写归纳和解释分析相结合 9
五、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9
第五节 语料统计原则 10
一、同一性界定的原则 10
二、区分词和语素的原则 11
三、本书所使用的符号和缩略语 12
第六节 调查文献说明 12
第七节 相关研究综述 15
一、方位词研究概况 15
二、现代汉语的相关研究 18
三、古代汉语的相关研究 22
第二章 方位词概说 27
第一节 方位词的内涵与外延 27
一、方位词的两种不同界定角度 27
二、方位词的内涵 29
三、方位意义 31
四、方位意义的专职化与方位词的形成 33
五、方位词的层次体系和范围 36
第二节 方位词的意义 37
一、方位词的具体空间意义 38
二、方位词非具体空间意义 40
三、方位词指代用法及意义 41
第三章 中古汉语方位词的形式系统 43
第一节 中古汉语方位词的结构类型 43
第二节 中古汉语方位词的具体形式 44
第三节 中古汉语各语义类方位词单复音节形式的差异 50
一、中古汉语各语义类方位词单、复音节形式种类数差异 50
二、中古汉语各语义类方位词单、复音节形式用例差异 51
第四节 中古汉语方位词形式系统情况小结 52
一、中古汉语方位词结构类型的特点 52
二、中古汉语方位词结构类型的发展 55
第四章 中古汉语方位词的意义状况 58
第一节 中古汉语各类方位词的意义状况 58
一、中古汉语“上”类方位词的意义状况 58
二、中古汉语“下”类方位词的语义状况及分布 69
三、中古汉语“前”类方位词的意义状况 80
四、中古汉语“后”类方位词的意义及分布 89
五、中古汉语“左”类方位词的意义状况 97
六、中古汉语“右”类方位词的意义状况 102
七、中古汉语“里”类方位词的意义及分布 105
八、中古汉语“中”类方位词的意义状况 112
九、中古汉语“内”类方位词的意义及分布 127
十、中古汉语“外”类方位词的意义状况 135
十一、中古汉语“东”类方位词的意义状况 143
十二、中古汉语“西”类方位词的语义状况及分布 150
十三、中古汉语“南”类方位词的意义状况 156
十四、中古汉语“北”类方位词的意义状况 162
第二节 汉语方位词的意义情况小结 167
一、中古汉语各类方位词意义情况小结 167
二、中古汉语各类方位词意义的异同 173
三、中古汉语复音节方位词形式的意义生成模式 174
四、中古汉语方位词不同音节形式的意义间关系 175
第五章 中古汉语方位词的语法功能 176
第一节 中古汉语不同形式类型方位词的功能分布 176
一、单音方位词的分布情况 176
二、双音方位词的分布情况 180
三、多音方位词的分布情况 189
第二节 中古汉语各类方位词的句法功能 190
一、中古汉语“上”和“下”类方位词的句法功能 191
二、中古汉语“前”和“后”类方位词的句法功能 201
三、中古汉语“左”和“右”类方位词的语法功能 213
四、中古汉语“中”、“外”类方位词的句法功能 218
五、中古汉语“东”、“西”、“南”、“北”类方位词的句法功能 234
第三节 中古汉语方位词语法功能小结 246
一、中古汉语不同结构类型方位词的分布特点及变化 246
二、中古汉语方位词句法功能特点及变化 249
第六章 中古汉语方位词的特点及方位词系统的确立 253
第一节 中古汉语方位词的特点 253
第二节 中古汉语方位词中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254
第三节 “~边、~面、~头”类复合方位词的产生原因 255
一、关于“~边、~面、~头”类复合方位词产生原因的两种观点 255
二、中古汉语方位词语义自足性降低与语义表达精确性需求间的矛盾 256
三、“~边、~面、~头”意义与方位指别需求的契合 259
四、复合方位词的产生和大发展为何发生在魏晋至唐五代时期 263
五、复合方位词的产生对方位词系统的影响 263
第四节 方位词形式系统两分局面的确立与发展 264
一、不同类型双音节方位词的发展 264
二、方位词形式系统的分化与发展 265
三、从现代汉语共时层面反观形式系统的分化 267
四、语义是方位词系统变化发展的本质 269
参考文献 271
附录一 语料来源 280
附录二 单音方位词的功能分布 282
附录三 双音方位词的功能分布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