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 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宗煊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302257462
  • 页数:27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钱学森先生的学生、身边工作人员及生前好友等回忆其生平、思想的文章结集,分“赤诚的爱国者”、“伟大的科学家”和“杰出的科学家”三部分,反映钱老生平及思想的一个侧面。

赤诚的爱国者 2

为了祖国的复兴——钱学森1955年归国前的人生经历&王寿云 2

钱学森与清华&魏宏森 11

附:钱学森考取1934年清华第二届公费留美生的成绩 13

同窗·同行·同志——参加钱学森学长授奖仪式有感&张维 30

浦汇·矶市·燕城——忆钱学森兄的二三事&罗沛霖 35

附:《浦汇·矶市·燕城》读后致罗老&宋健 40

红色中国的钱博士&[美]冯·卡门 43

朴素·坦诚·真挚——忆学森与永怀的友谊&李佩 48

附一:写在《郭永怀文集》的后面&钱学森 54

附二:钱学森致郭永怀的两封信 57

钱学森老师对我的教诲&郑哲敏 59

“我的前途在中国”——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国前&黄宗煊 64

附:召唤钱学森回国服务的几封珍贵信函 74

心向祖国——钱学森教授归国纪实&涂元季 80

附:钱学森1955年6月15日致陈叔通的信 89

钱学森一家在回国海轮上&许国志 疏松桂 何国柱 91

附:向祖国致敬 96

热爱祖国的科学家钱学森&柏生 98

附:怀念钱学森学长&柏生 103

追忆钱学森1955年回到祖国和参观东北的经过&朱兆祥 105

上篇:“我终于回来了!”——追记迎接钱学森一家踏上故土的经过 105

下篇:“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追记陪同钱学森参观访问东北的经过与感想 111

附:1991年1月24日钱学森致朱兆祥信(摘录) 119

伟大的科学家 122

为人民建功立业——钱学森1955年归国后的人生经历&王寿云 122

周总理让我搞导弹&钱学森 134

人民很满意——贺钱学森同志荣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及一级英雄模范奖章&聂荣臻 140

聂荣臻元帅与钱学森&黄宗煊 143

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节选)&张劲夫 148

附:郭沫若书赠钱学森诗(影印件) 156

让科学精神永放光芒——读《钱学森手稿》有感&张劲夫 157

科学技术的巨擘 中国人民的骄傲——贺钱学森院士90华诞(节选)&宋健 166

钱学森的科学精神&郑哲敏 173

钱学森科学历程中的三大创造高峰&于景元 176

有一位好老师是一生的幸运——记钱学森先生的教导&戴汝为 182

缅怀钱学森学习钱学森&王永志 190

他一直都站得那么高,看得那么远——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成为回忆钱学森&王玉山 李清华 197

高山仰止 风范长存——深切缅怀钱学森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 202

钱学森的主要论著&夏之前整理 213

睿智的思想家 222

建国百年之际,中国必然强盛——1987年3月22日在伦敦对部分中国留学生的讲话摘要&钱学森 222

回顾与展望(1989年2月)&钱学森 227

母校要面向二十一世纪(1992年11月16日)&钱学森 229

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的设想&钱学敏 231

钱学森最后一次系统谈话——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涂元季 顾吉环 李明整理 240

高瞻远瞩深邃超前——钱学森书信选 24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泉源 245

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不断发展并深化的 247

应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国的科学技术工作 248

我这个人对洋人总不服气,总想要超过他们 249

我们中国人要直得起腰来 249

如果不创新,我们将成为无能之辈 250

一定要把握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整体结构 251

未来的人工智能工作是人机结合的一项“大成智慧”工程 251

科学技术的宏观决策关系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全局 252

创始一个培养科学技术帅才的新时代 253

教育界也要“换脑筋” 254

21世纪中国的硕士是全才,又是专才 255

“大成智慧”的人会在21世纪中叶出现 255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256

产业革命是经济的社会形态之飞跃 257

我们要头脑清醒,不可把问题简单化了 257

迎接第六次产业革命,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现在就要作准备 258

第七次产业革命将彻底改革我们的卫生医疗体制及组织 259

应该更进一步考虑21世纪社会结构的大变化问题 260

规划设计现代中国的第三次社会革命 261

站在纵观人类历史的高度思考现代中国的社会革命问题 262

要用系统工程去攻现代中国第二次社会革命出现的问题 264

迎接人类社会的第三个时代 265

大约200年后,人类将进入世界大同 266

后记&黄宗煊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