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1
二、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 16
三、“三个代表”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的总要求 26
第一章宪政之维 32
一、宪政的内涵 32
二、民主——宪政运作的基础 41
三、人权——宪政运作的目的 45
四、法治——宪政运作的保障 48
第二章治国理念的抉择 51
一、国家治理的实质和内容 52
二、人治的内涵及其局限性 54
三、法治的内涵及其局限性 61
四、选择治国理念的标准及制约因素 69
第三章依法治国方略的择定 72
一、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72
二、择定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性 75
三、以宪法确定依法治国方略的依据 80
四、宪法择定依法治国方略的重大意义 84
第四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90
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判定标准 90
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构造 102
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现条件 105
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思路 122
第五章昔日的辉煌——中华法系始末 128
一、诸子谈治国 128
二、中华法系的起源 137
三、中华法系的发展演变 143
四、中华法系的衰落 152
第六章艰难的抉择——挑战与回应 160
一、观念的革新 160
二、清末法制改良 165
三、南京临时政府与北洋政府的法制建设 176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制建设 183
第七章走向社会主义新型法制的足迹 192
一、“五四运动”的新法制观念 192
二、苏联法制建设对中国的影响 201
三、革命根据地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 204
四、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形成 209
第八章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新阶段 217
一、走出治国方式的误区 218
二、推进法制变革的理论创新 220
三、全面改革开放中的法制建设 226
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最终确立 232
第九章“三个代表”思想与中国的法治建设 234
一、“三个代表”——依法治国的灵魂 234
二、法治建设——落实“三个代表”的保障 244
三、“三个代表”思想法制化的途径和程序 253
第十章建立健全保护和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法律体系 272
一、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利 272
二、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279
三、确保宏观调控的有效实施 286
四、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技进步 293
第十一章建立健全促进先进文化发展的法律制度 299
一、建设先进文化的条件和规律 300
二、依法保障公民从事文化建设的权利 307
三、依法管理和发展各项文化事业 314
四、加强法治文化和道德文化的建设 323
第十二章建立健全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法律体系 331
一、拓宽民意表达的法律渠道 331
二、规范政府的法律义务和责任 338
三、保障公民和社会基层依法自治 341
四、对国家权力实施有效的法律监督 344
五、给公民提供及时的权利救济 351
六、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正当利益 358
第十三章走向法治领导的执政党 366
一、领导法治化是党的领导方式创新的必然选择 366
二、党政关系的现代模式 377
三、执政行为的规则建设 386
参考书目 392
后记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