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欣赏、鉴赏、鉴定、鉴藏 1
二、中国书画鉴定与中国书画鉴定学 5
三、中国书画鉴定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7
四、中国书画鉴定学研究的目的、意义 9
第一章 中国书画鉴定学研究对象、特征和范围 13
第一节 中国书画鉴定学的研究对象 13
一、实证层面 14
二、理论层面 15
第二节 中国书画鉴定学研究对象的特征 17
一、多学科交叉性特征 17
二、应用理论性特征 18
三、中国传统审美特征和美学特征 19
第三节 中国书画鉴定学研究范围 21
一、中国书画鉴定学与美术史 21
二、中国书画鉴定学与美术批评 24
三、中国书画鉴定学与美术理论 25
第二章 中国书画鉴定学的研究方法 28
第一节 原理层—哲学唯物辩证的研究方法 28
一、现象与逻辑相统一 28
二、静态与动态相策应 29
三、感性与理性相互动 29
四、继承与发展相结合 30
五、目鉴与考证相转换 31
第二节 交叉层—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 31
第三节 实证层—实证的研究方法 37
一、实验法 37
二、问卷法 37
三、个体法 38
第三章 中国书画鉴定的心理机制探索 39
第一节 中国书画鉴定的心理特征 39
一、过程性 40
二、保守性 40
三、主体性 41
第二节 中国书画鉴定的心理图式 42
第三节 中国书画鉴定的心理定势 45
第四节 中国书画鉴定心理结构系统中的潜感觉 47
第四章中国书 画鉴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53
第一节 风格基本理论与鉴定方法 53
一、风格 53
二、艺术风格 55
三、时代风格 57
四、个人风格 73
第二节 文献著录基本理论与鉴定方法 86
一、美术作品文献与文字文献相结合 87
二、历代书画著录文献 89
三、书画家传记文献 91
四、笔记、杂录文献 92
五、书画家及其朋友的诗文集文献 93
六、碑帖刻拓本 94
七、近代以来的影印本 96
第三节 款印题跋基本理论与鉴定方法 97
一、款书 97
二、题跋 98
三、印章 101
第四节 文字考证基本理论与鉴定方法 109
一、避讳字 110
二、错别字 111
第五节 纸绢和装潢形制基本理论与鉴定方法 113
一、纸绢 113
二、装潢 122
第六节 文件检验基本理论与鉴定方法 130
第五章中国书画鉴定历史回溯 135
第一节 六朝时期 135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 137
第三节 宋元时期 141
一、通过笔墨鉴定书画 142
二、通过文献考据鉴定书画 144
三、通过比较的方法鉴定书画 145
四、通过印记题跋鉴定书画 146
五、通过避讳鉴定书画 147
六、通过工具材料和衣冠制度鉴定书画 147
第四节 明清民国时期 149
第五节 新中国时期 154
第六章 中国书画作伪 160
第一节 中国书画作伪史 160
一、书画作伪的萌芽 161
二、书画作伪的第一次高潮 164
三、书画作伪的第二次高潮 167
四、书画作伪的第三次高潮 168
五、书画作伪的第四次高潮 170
第二节 中国书画作品构成要素的作伪 171
一、克隆作伪 172
二、仿制作伪 175
三、利用高科技印刷术作伪 180
四、偷换作伪 184
五、色彩作伪 186
六、添笔作伪 187
七、挖、拼、拆作伪 189
第三节 非书画作品构成要素的作伪 191
一、图章作伪 191
二、纸绢作伪 193
三、利用出处作伪 194
第七章 中西绘画鉴定比较 197
第一节 中西艺术审美特征比较 197
一、心物感应——意与境谐的交融转换 198
二、模仿现实——忠实于客观的艺术尺度 199
第二节 中西绘画语言比较 201
一、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 201
二、明暗结构与笔墨气韵 203
三、光的色彩与随类赋彩 205
四、构图与经营位置 206
五、诗书画结合上的不同 207
第三节 中西绘画鉴定比较 208
一、中国画鉴定 208
二、西方绘画鉴定 210
第四节 中国传统的笔墨鉴定与西方的形式风格鉴定 213
一、中国传统的笔墨鉴定 214
二、西方形式风格鉴定 218
第五节 中国书画鉴定科学化思考 221
一、嫁接相关科学技术研究 222
二、计算机智能书画鉴定系统研究 223
三、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传统经验相结合 225
第八章 中国书画鉴定管理途径和方法的思考第一节 行政手段的整体调控 226
第二节 法律法规的有力保障 229
第三节 职业道德准则的自律和约束 233
结语 236
附录 238
中国历代书画鉴定名家 238
中国历代书画著录书目 240
中国历代书画鉴藏家常用印章表 261
参考文献 274
后记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