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篇 姚广孝求学与交游考 12
第一章 身出贫家,时逢乱世 12
第一节 家庭与出身 12
第二节 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 20
第二章 少小存异志,童丱入寺门 29
第一节 幼年习儒 29
第二节 弃儒从释 34
第三章 侍佛妙智寺,无由返冠巾 41
第一节 出家妙智庵 41
第二节 未返冠巾原因考 44
第四章 再遇明师,位列高僧 53
第一节 投师智及 53
第二节 前赴径山时间考 55
第五章 广交文士,早著才名 62
第一节 广交文士 62
第二节 与高启、王行的挚交 68
第六章 余少颇好异,每慕神仙家 82
第一节 与席应珍交往考辨 82
第二节 与其他道士的交往及其兵法来源 87
第七章 我生四方志,不乐乡井中 95
第一节 乡邦云林游 95
第二节 远行游历 97
第二篇 姚广孝与“靖难之役”考 114
第八章 三次受征召,一朝赴北平 114
第一节 明太祖拔僧入仕的政策 114
第二节 三次受征召 121
第九章 住持庆寿寺,荐福燕王府 140
第一节 住持庆寿寺 140
第二节 与朱棣关系考 150
第十章 先机襄赞,“靖难”师起 162
第一节 明初分封与建文削藩 162
第二节 “靖难”决策与爆发 167
第十一章 鼓士气于关键之刻,固后方于危急之时 185
第一节 巧化士气危机 185
第二节 成功协守北平 190
第十二章 运筹帷幄,厥功为伟 198
第一节 济南及时撤军 199
第二节 东昌败后力促出师 201
第三节 献计直捣南京 205
第三篇 姚广孝晚年行迹考 216
第十三章 拜爵少师,荣归故里 216
第一节 拜爵少师 216
第二节 荣归故里 221
第十四章 金陵战罢燕都定,仍是癯然老衲师 233
第一节 以僧自持 233
第二节 “护教”之作《道余录》 240
第十五章 两任监修,老当益壮 253
第一节 侍读太孙 253
第二节 监修《永乐大典》 256
第三节 主持《太祖实录》三修 267
第十六章 终老北京,备极哀荣 276
第一节 监修永乐大钟 276
第二节 备极哀荣 280
第三节 御制《姚广孝神道碑》考辨 285
第十七章 是非与功过,任由后人评 295
第一节 对姚广孝贬斥的加剧 295
第二节 贬斥姚广孝典型事例考辨 303
主要征引文献 320
附一 姚广孝《相城妙智庵姚氏祠堂记》 335
附二 《明史》“姚广孝传”辨正 339
附三 江苏苏州新发现的姚广孝碑刻两通考释 343
附四 姚广孝简明年谱 362
后记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