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灵伤害导致孩子不愿说 3
“每天早晨我都害怕睁开眼睛”——因无人理解自己而自残的孩子 3
朋友无法理解自己 11
父母无法理解自己 11
心灵受伤的孩子成为其他孩子发泄情绪的对象 11
“爸爸说我很丢人”——为了逃避学习而沉迷于游戏的孩子 11
过重的学习压力让孩子窒息 19
一味让孩子学习的爸爸 19
父母的过高要求会让孩子停止努力 19
“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一到学校就不说话的孩子 19
发号施令的父母只能造就没有想法的孩子 29
激发孩子的沟通欲望 29
因为没有想法,所以无法表达 29
由关心自己转向关心他人 29
“被人用被子蒙住用脚踩,是什么感觉”——被“暴力游戏”伤害的孩子 29
内心与世隔绝的孩子 39
不知道游戏底线的孩子的“畸形游戏” 39
通过道歉抚慰受伤者的心灵 39
运动使孩子重新充满力量 39
“我会很喜欢上学,如果学校没有暴力的话……”——遭受校园暴力而胆怯的孩子 39
沉默和旁观是另一种形态的暴力 44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奇怪的孩子”越来越多 44
“为什么叫我‘精神病’‘怪胎’‘傻瓜’”——被同学孤立的孩子 44
“我不是奇怪的孩子,我只是有些特别罢了” 58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会更加自信 58
只要一开口就停不下来的孩子 58
换一个角度看,他也是个好相处的孩子 58
练习如何与别人相处 58
“不需要朋友”——没有朋友,沉浸在游戏和书中的孩子 58
“交朋友”也应该是早期教育中的必修课 73
“我想要学习与同学相处的方法” 73
没有一个孩子不想交朋友,只是他不知道交朋友的方法 73
“交朋友”也是需要练习的 73
第二章 错误教养使爱变成了伤害 73
“我的孩子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是最棒的”——从女儿身上获得满足感的母亲VS唱反调的女儿 73
一直乖巧听话的女儿突然变得脾气很大 84
受伤的孩子不会关心长辈发火的原因 84
父母所给予的并不是孩子想要的 84
用孩子渴望的方式来爱孩子 84
“为什么把孩子照顾得太好也是问题”——宠溺孩子的外婆VS过分依赖的外孙女 84
长辈过分的宠爱会让孩子变成“木偶” 91
“虽然我也想自己尝试做,但觉得外婆会很伤心” 91
真正的爱是当孩子碰壁之后教会孩子如何去面对 91
“只有你做了讨人喜欢的事,别人才会爱你”——没有精力关心孩子的妈妈VS专做“坏事”的儿子 91
专做“坏事”的孩子 98
孩子的自由散漫不是品质问题,而是环境造成的 98
“你不能像我一样生活”——每天打架的父母VS在不安中诉诸暴力的孩子 98
跟妈妈学会骂人、跟爸爸学会暴力的孩子 109
因害怕父母离婚而恐惧的孩子 109
父母的现在决定孩子的未来 109
“应该父亲严厉、母亲温柔吗”——为教育方式发生争执的父母VS陷入混乱中的孩子 109
因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而陷入混乱中的孩子 119
教育孩子要确立标准 119
第三章 解开孩子心结的方法 119
学会认输和赢得胜利一样重要——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 119
只想赢的孩子,没有人愿意靠近 128
不能为了补偿就一味迁就孩子 128
满足孩子的需要,要有一定原则 128
父母过度的爱导致孩子说谎——让孩子自己去成长 128
讨厌和害怕父母的“乖儿子” 138
平坦而安全的路没有意思 138
孩子比长辈想象的要聪明 138
父母的期望值越高,孩子就变得越不自信——学着称赞萎靡不振的孩子 138
因父母期望值过高而变得萎靡不振的孩子 148
称赞的力量无可比拟 148
读懂孩子的行为——用爱沟通,敲开孩子的心扉 148
孩子所有的行为都有他们自己的理由 155
因没有人能听懂自己的话而郁闷的孩子 155
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给“坏孩子”开处方 155
不愿面对破碎的家庭,宁愿把自己变成“坏孩子” 164
揭开不愿让人看见的伤疤 164
换一种方式,以“关心”取代“监视” 164
成功源于自信——激发沮丧孩子活力的游戏 164
因被比较而失去自信的孩子 177
屡次失败让人变得沮丧 177
肯定孩子做出的努力 177
很难做出选择的孩子 177
能够体会到成就感的游戏 177
散漫也许是因为好奇心强——针对散漫的孩子进行专注力训练 177
怯生生的只会看眼色的孩子 189
父母不表现出关爱,孩子是不会知道的 189
散漫的孩子只看想看的,只听想听的 189
不理解所学内容就很难集中注意力 189
提高学习兴趣的游戏 189
“感谢你成为我的孩子”——打开孩子紧闭的心扉 189
大部分孩子都认为自己是不幸的 200
内心疲倦的孩子受到小小的刺激就会很愤怒 200
对话是解开“乱麻”的开始 200
称赞的作用 200
后记 孩子正在等待 200
附录1 用游戏的方法来肯定孩子 202
附录2 用游戏的方法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