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技进步概论 1
第一节 若干基本概念 1
一、科学与技术 1
二、科技进步与技术进步 3
三、广义科技进步与狭义科技进步 4
四、科技活动及其微观过程 4
第二节 科技进步作用的理论根据及其发展 11
一、马克思对科技进步作用的论述及其剩余价值学说 11
二、生产函数理论及其发展 12
三、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 13
四、国内学者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理解 14
第三节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 15
一、科技进步与各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15
二、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具体体现 16
第四节 科技进步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8
一、科技进步促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8
二、科技进步为交通运输业适应需求变化提供技术保证 19
三、科技进步是发展我国公路、水运事业的关键和保证 21
第二章 生产函数法及其在交通行业的实际应用 24
第一节 生产函数法概述 24
一、生产函数的概念 24
二、生产函数的主要形式 25
三、科技进步的内涵 26
第二节 生产函数法在我国应用的合理性分析 27
一、生产函数的使用前提和假设条件 27
二、在我国应用生产函数的合理性分析 30
第三节 计算口径与原则 31
一、直接相关原则 31
二、口径统一原则 31
三、可比性原则 32
第四节 各经济量的确定及其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 32
一、产出量及劳动力和资金投入量的确定 32
二、各经济量年均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 34
第五节 参数的确定 36
一、分配法 36
二、回归分析法 37
三、经验法 38
第六节 计算公式与步骤 38
一、科技进步速度 39
二、科技水平 39
三、科技进步贡献率 39
第七节 生产函数法在全国交通行业的实际应用 40
一、产出量 40
二、资金投入量 40
三、劳动力投入量 45
四、参数 46
五、测算结果与分析 46
第八节2000年公路、水运行业科技进步作用的预测 51
一、产出量增长速度的预测 51
二、资金和劳动力增长速度的预测 52
三、预测结果 52
第三章 综合指标体系法及其在交通部门的实际应用 54
第一节 指标体系的基本概念 54
一、指标及指标体系 54
二、指标的社会属性 55
三、指标的相互关系 55
第二节 构筑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56
一、科学性 56
二、实用性 57
三、可比性 57
四、关联性 57
五、稳定性 57
第三节 指标体系的设置 58
一、生产率指标 58
二、物质消耗指标 59
三、基础设施技术素质指标 60
四、装备技术素质指标 61
五、安全质量指标 62
六、技术开发指标 63
七、人员素质指标 63
第四节 指标最高值、最低值的确定 78
一、确定指标最高值、最低值的基本原则 79
二、指标最高值、最低值的确定方法 80
三、指标最高值、最低值对测算结果的影响 81
第五节 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 92
一、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93
二、确定各项指标的标准分值 93
三、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 94
第六节 综合指标体系法在交通部门的实际应用 95
一、指标体系的设置及各指标值的计算 95
二、指标权重的分配 97
三、各指标标准分值的计算 98
四、综合评价值的计算 98
五、计算结果分析 99
第四章 迭加法及其在交通企业的实际应用 103
第一节 迭加法概述 103
第二节 迭加法的意义 104
第三节 迭加法的基本原则 104
一、统计计算内容 104
二、统计范围划分 105
第四节 迭加法分类 106
一、按科技项目的活动形式分类 106
二、按科技项目的经济效益分类 109
第五节 迭加法在交通企业的实际应用 120
一、在上海港煤炭装卸公司的应用 120
二、在天津港第二港埠公司的应用 123
三、在宁波港务局的应用 124
四、在西安筑路机械厂的应用 125
五、测算结果分析 125
第六节 结论与建议 127
一、主要结论 127
二、扩大应用范围的措施与建议 128
第五章 测算科技进步作用微机程序的使用说明 129
一、系统的使用环境 129
二、系统的启动 129
三、系统的操作 129
四、结果输出 135
五、程序设计的流程图 135
主要参考文献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