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紫外光谱法 1
1 光的基本性质 1
1.1 光的二象性 1
1.2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
1.3 光的吸收定律 4
2 紫外吸收光谱的基本概念 5
2.1 紫外光区电磁波谱和光谱表示法 5
2.2 分子轨道的形成与σ、π及n轨道 7
2.3 电子能级和跃迁类型 8
2.4 发色团和助色团 10
2.5 溶剂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11
3 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带及计算方法 13
3.1 共轭烯烃 13
3.2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17
3.3 芳香族化合物 21
4 仪器 28
4.1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原理 28
4.2 双光束、自动记录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9
5 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30
5.1 定性分析 30
5.2 定量分析 34
第二章 红外光谱法 43
1 红外吸收光谱基本原理 43
1.1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频率——谐振子和非谐振子 43
1.2 多原子分子的简正振动 46
2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 50
2.1 基团频率和红外光谱区域的关系 50
2.2 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 52
3 仪器和实验技术 58
3.1 红外光谱仪 58
3.2 样品处理技术 59
3.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61
4 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63
4.1 烷烃 63
4.2 烯烃 64
4.3 炔烃 66
4.4 芳烃 66
4.5 醇、酚 67
4.6 醚 68
4.7 羰基化合物 69
4.8 胺和铵盐 74
4.9 硝基化合物 75
4.10 亚硝基化合物 81
4.11 腈 81
4.12 有机卤代物 82
4.13 有机硫化物 82
4.14 有机硅化物 83
4.15 有机磷化物 83
5 红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83
5.1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 83
5.2 未知物结构测定 85
5.3 定量分析 92
第三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94
1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94
1.1 原子核的自旋与磁矩 94
1.2 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行为 95
1.3 饱和与弛豫 97
1.4 化学位移 98
1.5 自旋-自旋偶合 99
2 核磁共振氢谱(1H—NMR) 101
2.1 核磁共振氢谱中的几个重要参数 101
2.2 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 112
3 核磁共振碳谱(13C—NMR) 125
3.1 核磁共振碳谱的特点 125
3.2 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PFT—NMR) 127
3.3 核磁共振碳谱的几个重要参数 133
3.4 弛豫时间的测定 140
3.5 碳谱的种类和测量技术 143
3.6 核磁共振碳谱的解析 148
第四章 有机质谱法 153
1 有机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153
1.1 单聚焦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153
1.2 双聚焦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158
1.3 四极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160
1.4 有机质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 163
2 质谱图 165
2.1 质谱图的表示法 165
2.2 有机质谱中各种离子和离子峰 168
3 有机质谱中的电离方法 169
3.1 电子轰击电离(EI) 169
3.2 化学电离(CI) 170
3.3 场电离(FI)和场解吸技术(FD) 170
3.4 快速原子轰击电离(FAB) 171
4 有机质谱中裂解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 172
4.1 裂解反应机理 172
4.2 影响裂解反应方向的因素 181
4.3 常见各类有机化合物的质谱裂解反应 184
5 有机质谱的解析 197
5.1 分子量的测定 197
5.2 分子式的确定 199
5.3 分子结构的推断 203
第五章 谱图综合解析 208
1 综合解析四种谱图的步骤 208
2 例题 208
附录 219
附录Ⅰ 一些火炸药的紫外吸收特征 219
附录Ⅱ 常见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红外特征频率吸收带 221
附录Ⅲ 各种不同结构的质子的化学位移 225
附录Ⅳ 从分子离子中丢失的游离基和中性碎片 228
附录Ⅴ 有机化合物质谱中一些常见碎片离子 231
附录Ⅵ 部分Beynon表 233
主要参考文献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