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0.1 选题缘起和意义 1
0.1.1 选题的缘起 1
0.1.2 选题的意义 4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5
0.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析 5
0.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析 8
0.3 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结构 14
0.3.1 研究基本思路 14
0.3.2 研究方法 16
0.3.3 内容结构 16
0.4 本专著在理论上的突破 18
0.4.1 研究结论 18
0.4.2 理论创新 20
第一章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及其成因 20
1.1 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格局 23
1.1.1 行业收入差距悬殊 24
1.1.2 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26
1.1.3 区域收入分配失衡 32
1.1.4 国民收入分配比例失调 36
1.2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成因分析 40
1.2.1 资源配置不公,要素分配失衡 40
1.2.2 市场调节失灵,国家调节不当 41
1.2.3 体制机制障碍,权力运行失范 42
1.2.4 分配立法不足,法律保障缺位 44
1.3 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后果 47
1.3.1 收入差距过大,阻碍经济协调发展 47
1.3.2 忽略社会公平,导致社会发展失衡 47
1.3.3 诱发社会动荡,影响社会稳定 48
1.3.4 利益关系失衡,动摇执政根基 49
第二章 我国收入分配法律制度演变及其缺陷 49
2.1 我国收入分配思想演化及法律制度渊源 51
2.1.1 我国收入分配指导思想的变迁 51
2.1.2 收入分配的宪法渊源 56
2.1.3 部门法对收入分配的具体规定 61
2.2 我国收入分配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67
2.3 我国收入分配法律制度的缺陷 69
2.3.1 公平与效率失衡 69
2.3.2 调节收入分配法律不健全 71
2.3.3 现行法律可操作性不强 73
第三章 经济法:收入再分配之法 73
3.1 经济法是再分配法的法理依据 76
3.1.1 经济法是社会整体经济利益再分配之法 76
3.1.2 经济法对民商法确立的利益关系进行再分配 78
3.2 经济法再分配功能的界定 80
3.2.1 经济法再分配功能的内涵 80
3.2.2 经济法同行政法、社会保障法再分配功能之比较 81
3.3 经济法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 85
3.3.1 总体公平原则 86
3.3.2 利益平衡原则 87
3.3.3 社会整体利益原则 89
3.3.4 控制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原则 91
第四章 反垄断法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91
4.1 反垄断法再分配的一般原理 95
4.1.1 垄断利润是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基础 96
4.1.2 垄断使消费者收益减少 99
4.1.3 垄断使社会资源配置无效率 100
4.2 我国反垄断法再分配调节之缺陷 102
4.2.1 行政性垄断法律规制不足 103
4.2.2 国企垄断披上合法外衣 105
4.2.3 不能有效抑制垄断利润 107
4.3 完善我国反垄断法的再分配功能 110
4.3.1 旗帜鲜明地反对行政性垄断 110
4.3.2 缩小国家垄断经营领域 114
4.3.3 合理分配垄断利润 116
4.3.4 完善我国反垄断法实施机制 118
第五章 宏观调控法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118
5.1 宏观调控法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般原理 125
5.1.1 财政法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功能 125
5.1.2 税收法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功能 127
5.1.3 金融法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功能 129
5.1.4 价格法对国民收入的再调整功能 132
5.2 我国宏观调控法对收入再分配之现状分析 133
5.2.1 财政法律制度不健全 133
5.2.2 税收法再分配功能不足 138
5.2.3 金融法调节收入分配功能不强 141
5.2.4 价格法不能有效调节收入分配 143
5.3 我国宏观调控法再分配功能之完善 146
5.3.1 完善我国财政法律制度 146
5.3.2 强化税法的再分配功能 154
5.3.3 完善金融法对收入的再分配 158
5.3.4 利用价格法引导收入合理分配 162
第六章 国家投资经营法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162
6.1 国家投资经营法对收入再分配的一般原理 166
6.1.1 在国家、企业与个人之间进行再分配 166
6.1.2 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与运行 167
6.1.3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68
6.2 我国国家投资经营法对收入再分配现状分析 170
6.2.1 国家投资经营法调节经济功能不强 170
6.2.2 区域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不协调 172
6.2.3 产业政策立法滞后 174
6.3 完善我国国家投资经营法再分配功能 176
6.3.1 国有企业实现由主导到调节的转变 176
6.3.2 完善国家投资经营立法 178
6.3.3 促进区域立法和产业立法的发展 180
结束语:社会和谐发展——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应然理念 183
参考文献 186
一、中文著作 186
二、国外译著 188
三、中文论文 190
四、外文著作和论文 194
五、网站 195
六、法律、法规与规范性文件 195
致谢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