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亚洲佛教史中文版总序&释果镜 3
序言&冲本克己 5
体例说明 23
【第一章】宋代思想与文化&土田健次郎 26
第一节 宋代思想文化史素描 26
一、宋代思想史的定位 26
二、北宋前期 28
三、北宋中期、后期 32
四、南宋 43
第二节 道学登场 47
一、朱子学登场 47
(一)何谓朱子学派 47
(二)朱喜的思想 50
二、道学与佛教 54
(一)佛教对道学形成的贡献 54
(二)达到最高存在之可能性——佛与圣人 55
(三)内心与外界 61
(四)修养论的发展 63
(五)因应死亡 64
(六)三教并存之道 66
三、朱子学之后 67
专栏 佛教与朱子学&小岛毅 70
【第二章】元、明佛教&野口善敬 76
第一节 宋代佛教传承与独自发展 76
断代与通代——两种观点 76
第二节 元代佛教 79
一、元朝对佛教的礼遇措施 79
二、佛教宗派的阶级关系 81
(一)西藏佛教的定位 83
(二)禅、教、律的关系 83
(三)与其他宗派的关系 84
三、华北、华南的区域特色 86
四、华北佛教 87
(一)教宗的状况 87
(二)曹洞宗——在家士大夫的活跃 90
(三)曹洞宗——出家人的活跃 93
(四)临济宗的并立 94
五、华南佛教 96
(一)独自兴盛与统制 96
(二)临济宗的荣盛 98
(三)隐遁禅风 100
(四)华南的教宗发展 102
六、其他佛教——白云宗与白莲宗 104
第三节 明代佛教 107
一、元代至明代 107
二、前期——洪武、永乐时期 110
(一)善世院时期 110
(二)设置僧录司 112
(三)变更宗派分类 113
(四)明初崭露头角的僧侣 114
(五)对西藏佛教的因应措施 117
三、中期——宣德至嘉靖时期 119
(一)明代中期的僧侣 123
(二)西藏佛教的活动 124
四、后期——隆庆、万历至明亡 124
五、万历三高僧(明末四高僧) 126
(一)云栖袾宏(一五三五——一六一五) 126
(二)憨山德清(一五四六——一六二三) 128
(三)紫柏真可(一五四三——一六○三) 129
(四)蕅益智旭(一五九九——一六五五) 131
六、超越禅门三高僧的发展趋势 132
重视师承法系 134
七、宗旨论争 136
(一)棒喝与纲宗论争 136
(二)济、洞宗旨论争 137
(三)「主人公」论争 138
八、基督教批判 140
附论 清初佛教 142
一、辫发与遗民僧出现 142
二、清初四帝与佛教 146
三、世祖与两位禅僧 147
四、西藏与世祖、圣祖 150
五、法王世宗现身 151
六、高宗的佛教去势行动 155
七、结语 157
由盛转衰——僧侣的自觉 157
专栏二佛教与阳明学&马渊昌也 159
【第三章】 民间佛教信仰的诸相&陈继东 164
第一节 中国庶民与佛教信仰 164
仪式、教派、结社 164
第二节 佛教四大名山 168
一、聚集於「名山」的信仰 168
二、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 169
三、普贤菩萨道场——峨眉山 173
四、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 175
五、观音菩萨道场——普陀山 178
第三节 民间信仰的各种型态 181
一、明代「罗教」之例 181
二、香花僧与葬仪 185
三、佛典刊行——民众在助印中的寄愿 188
四、观音信仰与女性 191
五、结语 195
专栏三中国四大名山&程正 196
【第四章】 中日交流史 西尾贤隆 202
第一节 唐代后期的中日交流 202
一、唐大和尚鉴真东征 202
二、还学僧最澄,以及留学僧空海 205
三、日本禅宗初传——义空 208
四、圆仁所见的会昌废佛 212
五、公验、过所中所见的圆珍 215
第二节 赵宋时期的中日交流 220
一、北宋的求法日僧——奝然、成寻 220
二、两度入宋求法——荣西 223
三、南宋后期的入华日僧——圆尔 226
四、渡日僧——兰溪道隆 229
五、南禅寺《一切经》 231
第三节 蒙古人统治下的元代中日交流 235
一、八思巴文字印 235
二、北条时宗——招聘宋朝名僧 238
三、元朝国信使——一山一宁 240
四、新安沉船与东福寺 243
五、古源邵元及其撰文 246
第四节 明代中日交流 250
一、绝海中津与蒲室疏法 250
二、成化四年——奉明宪宗之表 253
三、遣明使——策彦周良 257
专栏四中国说唱曲艺与佛教——绍兴宣卷&矶部祐子 262
【第五章】 佛教美术&肥田路美 268
第一节 中国佛教美术的起缘 268
一、佛教初传与佛教美术 268
二、最早期的佛像 271
三、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古式金铜佛 274
四、现存作品的偏向与研究史 276
第二节 石窟美术 280
一、营造石窟 280
二、北魏的云冈石窟与龙门石窟 283
三、法灭尽意识与石窟 288
四、刻造摩崖大佛 290
五、石窟美术大众化 295
第三节 佛教雕刻与佛教绘画 298
一、中国式佛像诞生 298
二、崇尚「印度式」造像与灵验像 301
三、寺院壁画与变相图 306
四、日本迎请的佛像与佛画 309
第四节 佛舍利与佛塔 312
一、阿育王塔与仁寿舍利塔 312
二、中华形象、印度形象 315
专栏五中国佛教协会&张文良 320
【第六章】 中国佛教现状&陈继东 326
第一节 清朝佛教遗产 326
一、皇朝更迭造成的变化与重生 326
二、清末日僧所见的中国佛教 326
三、清朝佛教的变革 329
(一)废除试经制 329
(二)废除汉译咒文 331
(三)《禅门日诵》的形成与发展 334
第二节 复兴近代中国佛教 336
一、杨文会传法活动显示居士佛教的盛行 336
二、马鸣宗的成立与背景 337
三、杨文会的教判思想 339
四、迈向宗派统合之道 342
第三节 未完成的佛教改革 344
一、社会近代化与排佛 344
二、太虚的佛教革命 345
三、迈向世界佛教的构想 349
四、提倡「人生佛教」 351
第四节 面临分歧的中国佛教现状 354
一、共产党政权下的统制与改造 354
二、现代佛教的复兴实例——南普陀寺 356
三、加速经济成长与寺院变异 358
四、社会主义国家与佛教的应有型态 361
五、佛教在现实人生中扮演的角色 363
六、结语 365
专栏六居士佛教&邢东风 368
年表/参考文献 374
年表 374
参考文献 410
索引 429
作者简介 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