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1章 从国际视域剖析教育的素质与均等 1
1.1 国际评估研究对了解整体教育素质的重要性 1
1.2 国际评估研究回顾 3
1.3 国际研究结果回顾 5
1.4 PISA评估什么 8
1.5 PISA抽样方式 10
第2章 从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剖析香港及东亚社会的教育素质与均等 15
2.1 香港教育的整体素质与发展趋势 15
2.2 香港教育素质的校间差异与发展趋势 25
2.3 香港教育素质的性别差异与发展趋势 27
2.4 香港教育素质的社会经济及文化背景差异与发展趋势 35
2.5 总结 37
第3章 PISA 2000+至PISA 2006香港15岁学生的阅读成绩 39
3.1 前言 39
3.2 PISA 2006中阅读素养的评估架构 39
3.3 阅读素养能力等级 44
3.4 阅读素养题目样题 48
3.5 香港学生阅读素养概况 55
3.6 总结 68
第4章 PISA 2000+至PISA 2006香港15岁学生的数学成绩 72
4.1 前言 72
4.2 PISA的数学素养评估架构 73
4.3 数学素养的六个能力等级 80
4.4 数学样题 82
4.5 香港学生数学素养概况 90
4.6 香港学生在数学素养上的性别差异 102
4.7 总结 107
第5章 PISA 2000+至PISA 2006香港15岁学生的科学成绩 110
5.1 前言 110
5.2 PISA 2006科学题目的分布 111
5.3 PISA 2006科学素养能力等级 112
5.4 科学素养评估样题 114
5.5 香港学生科学素养概况 120
5.6 科学素养能力等级分布 123
5.7 在科学素养不同部分的表现 126
5.8 香港学生在科学素养上的性别差异 130
5.9 香港学生历届PISA科学素养成绩 134
5.10 总结 143
第6章 PISA 2003解难能力评估及启示 146
6.1 前言 146
6.2 PISA解难能力评估范畴 146
6.3 疑难类型 149
6.4 解难过程 162
6.5 香港学生解难能力概况 163
6.6 试题剖析 169
6.7 对改革课程及培养学生“解难能力”的启示 171
第7章 香港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及阅读态度的关系 175
7.1 前言 175
7.2 阅读习惯及阅读态度 175
7.3 高分数者与低分数者的特点 183
7.4 阅读习惯与阅读表现的关系 188
7.5 总结 190
第8章 香港中学生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成效的关系 193
8.1 前言 193
8.2 自主学习的概念 194
8.3 自主学习的理论范畴 195
8.4 自主学习与学习成效的研究回顾 196
8.5 PISA对自主学习概念的界定及操作 197
8.6 研究结果与讨论 200
8.7 总结 207
第9章 香港中学生的科学态度与性别及年级的关系 210
9.1 前言 210
9.2 情意测试的结果 212
9.3 情意表现与学术成绩之间的关系 215
9.4 情意量度的性别差异和平均分 219
9.5 女校与男女混合学校中女生的情意表现比较 223
9.6 对香港科学教育的启示 225
第10章 香港中文科的阅读教学 230
10.1 前言 230
10.2 读写能力概念的转变 231
10.3 阅读素养概念的理解 232
10.4 阅读素养范畴和发展层阶的界定 237
10.5 2002年《课程指引》 246
10.6 总结 248
第11章 学校自主、教师参与决策与学习成效的关系 254
11.1 前言 254
11.2 文献回顾 255
11.3 香港学校权力下放 256
11.4 研究方法及数据 257
11.5 学校权力下放及学校气氛的操作定义 257
11.6 结果与讨论 259
11.7 总结 267
第12章 从国际视域看东亚社会的“影子教育” 271
12.1 前言 271
12.2 研究背景 272
12.3 “影子教育”的定义、模式与结构 272
12.4 研究设计 277
12.5 研究发现 277
12.6 总结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