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西方电影 1
第一讲:电影初长成(1895—1927) 1
【电影发展概述】 1
一、最初的十年 1
二、由“玩意儿”走向艺术 3
三、电影艺术的探索与发展 4
【社会历史背景分析】 7
一、科学技术平台 7
二、电影诞生的社会动力 10
【电影理论成果述要】 11
一、作为艺术的电影 12
二、电影语言系统的探索 13
【作品群落分析】 15
一、卢米埃尔与写实主义传统 15
二、梅里爱与戏剧(技术)主义传统 17
三、格里菲斯与电影叙事系统 19
四、苏联电影的辉煌 20
五、欧洲先锋派运动 24
【经典作品个案分析】 29
一、故事梗概 29
二、影片分析 29
【延伸阅读及作品赏析建议】 31
第二讲:躁动的青春(1927—1945) 32
【电影发展概述】 32
一、有声电影真正问世 32
二、彩色电影时代到来 34
三、电影艺术综合发展 35
【社会历史背景分析】 36
一、在现实中寻求诗意:崭新的电影风格(法国) 36
二、运转机制日臻完善:梦幻工场的崛起(美国) 37
【电影理论成果述要】 39
一、贝拉·巴拉兹与《电影美学》 39
二、鲁道夫·爱因汉姆与“局部幻像说” 42
【作品群落分析】 44
一、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 44
二、苏联电影 45
三、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49
四、美国好莱坞电影 54
【经典作品个案分析】 57
一、故事梗概 57
二、影片分析 57
【延伸阅读及作品赏析建议】 59
第三讲:沉思与成熟(1945—1955) 61
【社会历史背景分析】 61
【电影理论成果述要】 62
一、安德烈·巴赞之纪实主义美学 62
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创作论 66
三、日本电影的艺术特点 69
【作品群落分析】 73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73
二、日本电影 77
三、苏联电影 83
【经典作品个案分析】 85
一、故事梗概 85
二、影片分析 86
【延伸阅读及作品赏析建议】 87
第四讲:孤独的徘徊(1955—20世纪70年代) 88
【电影发展概述】 88
一、法国新浪潮运动 88
二、新德国电影运动 89
三、意大利政治电影 90
四、现代主义电影 91
五、苏联电影“新浪潮” 91
六、新好莱坞电影 92
【社会历史背景分析】 92
一、欧洲电影革新运动 92
二、苏联电影的“解冻” 93
三、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动荡 93
四、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困境和反政府浪潮 94
【电影理论成果述要】 95
一、“新浪潮”的理论主张 95
二、《奥伯豪森宣言》及其理论主张 97
三、苏联电影理论的突破 97
四、电影符号学 98
五、电影精神分析学 99
六、电影叙事学 100
七、电影意识形态理论及批评 100
八、女权主义电影批评 101
九、电影的意识形态批评 103
【作品群落分析】 103
一、法国新浪潮和左岸派 103
二、新德国电影 108
三、现代主义电影 110
四、苏联电影“新浪潮” 116
五、新好莱坞电影 117
【经典作品个案分析】 119
一、故事梗概 119
二、影片分析 120
【延伸阅读及作品赏析建议】 122
第五讲:复兴与前进(1980—) 124
【电影发展概述】 124
一、美国电影的复兴 124
二、新时期的法国电影 125
三、统一后的德国电影 127
四、新时期俄国电影 127
【社会历史背景分析】 128
【电影理论成果述要】 129
一、认知主义理论 130
二、互文本理论 130
三、女性主义和酷儿理论 130
四、多元文化理论 132
五、视觉文化理论 132
【作品群落分析】 133
一、越战影片 133
二、公路片 135
三、家庭伦理片的演变 136
四、科幻片的繁荣 137
五、女性主义电影 140
【经典作品个案分析】 142
一、故事梗概 142
二、影片分析 142
【延伸阅读及作品赏析建议】 145
下编 中国电影 147
第六讲:建国前的中国电影(1905—1949) 147
【社会历史背景分析】 147
一、社会环境 147
二、技术支持 152
【电影理论成果述要】 154
一、中国早期电影的“影戏”理论 154
二、将蒙太奇运用于电影叙事 154
三、“软性电影”的论争 155
四、“影戏”电影统治地位的确立 156
五、喜剧电影的新收获 157
【作品群落分析】 159
一、短故事片 159
二、长故事片 160
三、明星公司 161
四、长城画片公司 163
五、神州影片公司 164
六、民新公司 165
七、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 166
八、南国电影剧社 166
九、左翼电影 167
十、文华公司 170
【经典作品个案分析】 171
一、故事梗概 171
二、影片分析 171
【延伸阅读及作品赏析建议】 172
第七讲:建国后的中国电影(1949—1978) 174
【电影发展概述】 174
一、“十七年”起落期(1949—1966) 174
二、“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1976) 175
三、转折期中国电影(1978—1979) 177
【社会历史背景分析】 178
一、时代与政治背景 178
二、文化艺术背景 180
【电影理论成果述要】 182
一、政治电影美学 182
二、“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两结合的创作方法 184
三、人物形象的阶级符号化 185
四、“革命大家庭”策略 188
【作品群落分析】 189
一、“十七年”电影时期 189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电影 192
三、转折期中国电影(1978—1979) 196
【经典作品个案分析】 196
一、故事梗概 196
二、影片分析 196
【延伸阅读及作品赏析建议】 198
第八讲:新时期的中国电影(1979—) 199
【电影发展概述】 199
一、1979—1989年新时期电影 199
二、“后新时期”电影(1989年至今) 200
【社会历史背景分析】 204
一、时代政治背景 204
二、文化艺术背景 204
【电影理论成果述要】 204
一、新时期之新 205
二、西方经典电影理论的引入 205
三、“生活纪实说”成为普遍认同的理论 205
【作品群落分析】 206
一、“第四代”导演 206
二、“第五代”导演 214
三、“第六代”导演 215
【经典作品个案分析】 219
一、故事梗概 219
二、影片分析 220
【延伸阅读及作品赏析建议】 223
参考文献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