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语言生活派诞生记 1
绿皮书前缘今生 2
世界上第三本语言皮书 2
绿皮书的名称之争 4
白手起家自己做 6
青年人操刀,老专家把关 8
语言生活派前传 9
“天外事,进学部” 10
三次学术大转移 11
政府和学界间的“旋转门” 13
海外华语中心的“出局” 15
“仓促上马”数据篇 16
DCC与流行语 18
被抓来的,不能叫临危受命 20
一晚上憋出来的框架 22
少数民族语言分步推进 24
在探索实践中前行 26
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29
商务开毛坯书的先例 30
以为到那儿收收尾就走 31
“扣”在八达岭七日 32
一边照排一边修改 35
“关”在北语;夜赴武汉 37
发布会后:581和934 39
马不停蹄,只争朝夕 40
02“冷酷无情”的主编们 42
不看人情,质量第一 43
凡是挂名的都干实事 43
一票否决,就图个质量 45
每道工序都“千锤百炼” 46
我们的刀子特别快 47
表示深深的歉意 48
绿皮书的贵人 49
精诚合作的一帮人 50
推磨式审稿 52
还是要鼓励人家作者 55
“三家村”与“四家店” 56
经历就是感情 57
常规与创新的纠结 58
动态语言知识的更新 59
实态是我们一个创新 60
每次都要有点儿突破 63
我们在不断变换角度 65
03绿皮书的苦苦求索 66
五周年研讨会 67
别开生面的论坛 67
持之以恒地创新 68
绿皮书的“瘦身” 69
上下编的分合 70
对编辑的考验 70
改用出版年号 72
数据篇的去留 73
“鹅和鸭”的碰撞 74
文津厅的争论 75
赶出来的《要况》 77
打造成咨政报告 78
很愉快,也有压力 79
绿皮书的弟弟妹妹 80
最终“夭折”的蓝皮书 80
《语言与国家》的故事 81
即将出版的黄皮书 83
语言生活电子刊 84
绿皮书的蓄水池 87
04审订们的人格魅力 88
紫园首次迎客 89
幽默风趣的审订 92
“阳奉阴违”的陈老 94
“我行我素”的戴老 96
“甜言蜜语”的陆老 97
很重要的就是起哄 100
最欢乐无忧的时光 102
媳妇熬成了婆 105
主编“晋升”为审订 106
说我是不务正业 107
05语言生活派后勤团 109
邓大夫的日记 110
感觉是一个大家庭 113
“点菜官”被罢免 114
日记的“闯入者” 115
后勤团的心里话 116
都是搞语言学的同行 116
家国情怀,值得骄傲 117
华文学院的油条 118
06华语词典的红酒缘 120
轻易不要喝红酒 120
我们确实义不容辞 121
很特别的编写过程 122
汽车里的“神仙会” 124
一趟关键的旅程 125
进总统府发聘书 126
简繁体“风波” 128
磕磕碰碰的发布会 129
为中华的崛起 131
李光耀资政的提议 131
从“华语”到“大华语” 132
华人智慧的结晶 133
华语大词典的不了情 134
07语言生活的“嘉年华” 136
用一个字一个词描述中国和世界 137
让汉语盘点的想法落了地 137
我们几点走,他们几点睡 139
操作层面是一个生产队长 141
三大发布的加盟 142
十大流行语 142
十大新词语 144
十大网络用语 145
语言年俗 146
认真负责的专家团队 146
理性真实的网民推荐 148
影响力的三级跳 149
美女发言人 149
更有仪式感 152
新媒体加盟 153
08语言学者的“特训营” 155
语言学的盛事 156
语言学者沙龙 156
海内外语言学者联谊会 158
语言学暑期讲习班 159
昌平的“青训营” 160
09语言生活派出国门 164
英文版是一种缘分 166
牵线搭桥的红娘 166
传奇的一见钟情 167
英文版的基本框架 169
译者的三个条件 170
中文版的本土化改造 172
完美主义强迫症 173
韩文版是一种巧合 175
20天的实地调查 175
嗷嗷待哺的韩文版 176
走出去付出的努力 177
培植新品牌,期待新模式 179
偏爱绿皮书 180
世界逐渐了解中国 180
10伴着绿皮书共成长 182
探索的十年 183
扎根中国语言生活的土壤 184
世界语言学皮书的创举 186
充实的十年 187
以劳动作为第一需要 188
一群幸福指数很高的人 189
从作者到栏目主持人 191
我们再出发 192
语言生活的“思想洗礼” 193
是思想库,也是一面旗帜 196
感觉越做越有成就感 198
心想事能成,心想事已成 201
依然走在追梦的路上 202
附录:大事记 204
2004年 204
2005年 205
2006年 205
2007年 207
2008年 208
2009年 209
2010年 210
2011年 211
2012年 212
2013年 212
2014年 213
2015年 213
后记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