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序言 1
致谢词 5
第一章 引介 9
定义与特性 10
五类肢体沟通 14
不同种类的信号 15
人类与动物的非语言沟通 16
非语言讯号的意义 17
理论与解释 18
非语言沟通研究的实际应用 19
第二章 如何从事非语言沟通的研究 21
编码研究 22
解码研究 24
非语言行为序列 26
结构的研究法 28
个别差异 31
非语言沟通的演化 32
跨文化研究 33
发展的研究 34
一般研究问题 36
第三章 动物的非语言沟通 41
动物的非语言沟通功能 43
不同的非语言管道 50
动物沟通的演化起源 64
第四章 肢体沟通的文化差异 69
文化差异的程度和解释 93
文化间沟通的问题 95
第五章 情绪的表现 99
情绪表现的生理学基础 105
情绪的编码 107
情绪的解码 113
第六章 人际间的态度 117
亲密关系或喜爱 121
主导性 131
性态度 135
第七章 非语言沟通与讲话 141
研究方法 142
发展的起源 142
伴随言谈的非语言沟通 144
语言讯息的非语言修正 149
背面管道(回馈)的信号 150
同步的言辞 153
手势舞蹈 160
没有视觉信号的交谈的其他方面 161
第八章 脸部的表情 163
有多少脸部表情? 163
表情有多少种基本元素? 165
脸部表情的生理与演化起源 167
脸部的情感表现 169
脸部的表情和人际间的态度 181
脸孔与人格 183
第九章 非语言的发声 187
情绪的沟通 192
人际间的态度 195
声音与人格 197
与语言有关的发音 202
第十章 注视 205
研究方法 207
注视的演化、生理、发展和文化上的起源 210
会谈期间的注视 212
注视对其他人的影响 215
人际间的态度 216
在公共场所注视的其他用途 220
情绪 221
人格 223
第十一章 空间的行为 225
研究方法 226
空间行为的起源 230
人际间的态度 231
人格 237
空间行为作为一种互动讯号 239
领域行为 241
拥挤与孤立 245
物质环境的影响 247
第十二章 手势和其他身体动作 251
研究方法 252
手势的起源 253
象徵手势和人际间的讯号 255
解说手势 259
自我触摸和其他情绪信号 263
手势与人格 267
第十三章 姿态 271
研究方法 274
人际间的态度 276
情绪 279
人格 281
姿势与语言 283
第十四章 触摸与身体的接触 285
研究方法 288
触觉—做为人际间态度的表现 291
触摸做为一种互动讯号 294
触摸的规则 298
触摸的意义 300
触摸的影响 302
个别的差异 306
第十五章 衣服、体格和外观的其他方面 309
衣服 312
体格 325
头发、化妆品和眼镜 328
身体的吸引力 332
第十六章 社会技能、说服力与政策 339
一般的非语言表达要素 339
非语言沟通与社会技能模型 340
说服力 344
政治家的肢体沟通 346
非语言沟通的训练 350
第十七章 人格和非语言沟通 355
人格界面和肢体沟通 357
自我监督和自我展示 360
敏感性的个别差异 365
精神病患者的非语言沟通 367
精神分裂症病患 368
忧郁症 369
精神官能症 371
性别的差异 373
非语言沟通性别差异的解释 380
第十八章 肢体沟通的解释 385
非语言沟通是否是一种语言? 385
非语言沟通解释的层次 392
第十九章 超越语言 405
人类为何使用肢体的沟通呢? 405
非语言沟通研究的现况 409
参考书目 413
人名索引 451
名词索引 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