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1
第一节 十七世纪台湾原住民施政著作之回顾与讨论 1
第二节 名词中译原则 4
第三节 章节架构 7
第四节 表格与地图 11
第二章 十七世纪初的台湾原住民 19
第一节 族群分类与史前文化类型 19
第二节 外人笔下的台湾原住民与地理划分 20
第三节 赤嵌一带的原住民 25
第四节 大肚台地一带的原住民 26
第五节 淡水、鸡笼一带的原住民 28
第六节 小结 30
第三章 汉人、西班牙、荷兰人势力的东来与北上 37
第一节 汉人 37
第二节 西班牙人 39
第三节 荷兰人 41
第四节 小结 44
第四章 西班牙人与北台湾原住民 47
第一节 西班牙人的台湾原住民征伐 47
第二节 西班牙人的原住民佈道工作 48
第三节 原住民与西班牙人的互动 50
第四节 小结 53
第五章 荷兰人的台湾原住民征伐 57
第一节 从初次接触至村社归顺 58
第二节 对麻豆、阿猴、萧珑等社的征讨与原住民村社的归顺 61
第三节 虎尾珑社的征伐 66
第四节 琅峤君主的臣服 68
第五节 后山卑南社的归顺与沙基拉雅、马太鞍等社的征伐 70
第六节 噶玛兰与南嵌、竹堑、崩山一带的征伐 72
第七节 大肚王的征伐与归顺 76
第八节 离岛原住民的征讨 78
第九节 大武山原住民的征讨 80
第十节 小结 83
第六章 东印度公司与原住民的条约 93
第一节 麻豆条约与主权转移 93
第二节 琅峤条约与君主势力的削弱 96
第三节 小结 98
第七章 辅助军力 103
第一节 东印度公司的军力分布 103
第二节 原住民村社武力的规范 105
第三节 地区、人群上的差别—卑南人与马赛人的案例 107
第四节 小结 109
第八章 地方会议 113
第一节 从村社代表集会到地方会议 113
第二节 历届地方会议概况 116
第三节 南路、北路地方会议 118
第四节 淡水地方会议 142
第五节 东部地方会议 144
第六节 地方会议与东印度公司的原住民统治 147
第七节 小结 150
第九章 村社首长制 157
第一节 村社首长制的缘起 157
第二节 村社首长制的实施 158
第三节 村社首长制的影响 160
第四节 小结 164
第十章 户口调查 167
第一节 村社户口调查的缘起 167
第二节 村社户口调查的实施 168
第三节 村社人口、户口概况 171
第四节 小结 185
第十一章 年贡制度 187
第一节 年贡制度的缘起 187
第二节 纳贡原则与贡物内容 189
第三节 年贡制度的实施 190
第四节 小结 193
第十二章 贌社制度 199
第一节 贌社制度的缘起 199
第二节 贌社税收与东印度公司的台湾经营 201
第三节 贌社单位的分化 203
第四节 贌社制度的实施 209
第五节 小结 213
第十三章 农业开垦 219
第一节 原住民农业开垦的缘起 219
第二节 东印度公司的鼓励政策与成效 220
第三节 东印度公司的土地所有权政策 222
第四节 小结 224
第十四章 宗教改宗 229
第一节 宣教工作的缘起 229
第二节 干治士牧师与赤嵌一带原住民村社征讨前的佈道工作(1627—1635) 231
第三节 尤纽斯牧师与宣教工作的建立(1636—1643) 237
第四节 虎尾珑教区的开拓与范布鍊牧师的变革(1643—1647) 243
第五节 倪但理、花德烈牧师抵台与教会、行政间的冲突(1647—1653) 247
第六节 淡水、鸡笼教区的开拓与萧珑神学院的开办(1653—1661) 250
第七节 宗教改宗下的原住民社会——赤嵌一带的原住民案例 257
第八节 小结 259
第十五章 郑氏王朝(明郑时期)与台湾原住民 269
第一节 郑氏王朝的台湾原住民征伐 269
第二节 辅助军力与劳役制度 271
第三节 贌社制度与人头税收 271
第四节 农业开垦与学校教育 273
第五节 小结 274
附录一:近十年(1995—2004)来国外学者的英文、荷文著作 277
第一节 包乐史(Leonard Blusse) 277
第二节 Natalie Everts 279
第三节 Kees Groeneboer 282
第四节 Tonio Andrade 283
第五节 邵式柏(John Robert Shepherd) 285
附录二:具争议性的十七世纪原住民村社考证 293
第一节 北投社与八里坌社 293
第二节 大鸡笼社与金包里社 293
第三节 里漏社与里珑社 295
附录三:历届南、北路地方会议村社首长派任名单 299
引用书目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