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医学心理学的兴起 1
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 2
二、关于人的健康与疾病的新观念 2
三、开设医学心理学课程的主要目的 3
第二节 医学心理学研究的领域 3
一、医学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3
(一)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
(二)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和相关学科 4
二、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4
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基本理论 5
一、精神分析理论 5
二、行为主义理论 6
三、人本主义理论 7
附:中医理论中的心理学思想 8
第二章 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9
第一节 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 9
一、动物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9
二、人类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9
(一)劳动在人类意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9
(二)语言在意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0
三、心理的实质 10
(一)心理活动是脑的机能 10
(二)心理活动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11
第二节 心理过程 11
一、认识过程 11
(一)感觉和知觉 11
(二)记忆 14
(三)思维 17
二、情绪和情感 19
(一)概述 19
(二)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19
(三)情绪的外部表现和生理变化 21
(四)情绪障碍 21
三、意志 22
(一)意志的基本特征 22
(二)意志于认识、情绪和个性的关系 22
(三)意志行动过程 23
(四)意志品质 23
第三节 个性 24
一、概述 24
(一)个性的概念 24
(二)个性的特征 24
二、个性心理特征 25
(一)能力 25
(二)气质 27
(三)性格 28
三、个性倾向性 30
(一)需要 30
(二)动机 31
(三)兴趣 32
(四)理想、信念、世界观 33
第三章 心理应激和心身疾病 34
第一节 挫折和心理防御反应 34
一、挫折和应对 34
(一)概述 34
(二)挫折的产生 34
(三)影响挫折产生的因素 34
(四)应对 35
二、心理防御反应 35
第二节 心理应激 38
一、心理应激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38
二、应激原 39
(一)应激性生活事件 40
(二)日常生活中的困扰 41
(三)与工作有关的应激原 42
(四)环境应激原 42
三、应激反应 42
(一)应激的心理反应 42
(二)应激的生理反应 43
(三)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 43
四、心理应激的中介机制 44
(一)心理中介-认知评价 44
(二)心理生理中介 45
五、心理应激与健康 45
(一)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46
(二)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46
第三节 心身疾病 47
一、概述 47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47
(二)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 47
(三)心身疾病的诊断 48
(四)心身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49
二、几种常见的心身疾病 50
(一)原发性高血压 50
(二)冠心病 51
(三)癌症 52
(四)消化性溃疡 53
(五)支气管哮喘 54
(六)糖尿病 54
(七)肥胖病 55
(八)偏头痛 55
(九)皮肤科心身疾病 55
第四章 医学心理学基本技能 56
第一节 临床心理测验 56
一、概述 56
二、心理测验的种类 56
三、心理测验的效用和使用原则 57
(一)心理测验的效用 57
(二)心理测验的使用原则 57
四、常用心理测验简介 57
(一)智力测验 57
(二)人格测验 58
(三)心身状态评定 59
第二节 心理治疗 68
一、心理治疗概述 68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 68
(二)心理治疗的机理 68
(三)心理治疗的共同治愈因素 69
(四)心理治疗的适用范围 70
(五)实施方式 70
二、临床常用心理治疗方法简介 71
(一)一般心理治疗 71
(二)精神分析疗法 71
(三)行为疗法 72
(四)认知疗法 73
(五)患者中心疗法 75
第三节 心理咨询 76
一、心理咨询概述 76
(一)基本概念 76
(二)心理咨询的意义和作用 76
(三)心理咨询的领域 77
二、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78
三、心理咨询的过程、原则和基本方法 79
(一)心理咨询的过程 79
(二)心理咨询的工作原则 80
(三)心理咨询的基本方法 80
第五章 病人心理和医患关系 82
第一节 病人心理 82
一、病人心理概述 82
(一)几个基本概念一病人、患者、疾病和病感 82
(二)病人角色 82
(三)病人的心理社会问题 83
(四)病人的心理需要 83
二、病人的一般心理变化 84
(一)情绪变化 84
(二)认知功能和意志的变化 85
(三)人格变化 85
三、不同病程中病人的心理变化 85
(一)诊疗早期患者的心理变化 85
(二)诊疗中期病人的心理变化 86
(三)复员与康复期病人的心理变化 87
(四)终末期病人的心理变化 87
四、几类病人的特殊心理问题 89
(一)癌症病人的心理反应与干预 89
(二)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与干预 90
(三)监护病房病人的心理问题的观察与处理 91
(四)透析治疗病人的心理反应与处理 92
第二节 医患关系 92
一、概述 92
(一)医患关系的基本概念 93
(二)医患关系的本质特征 93
(三)医患关系的模式 94
二、人际关系与医患交流 95
(一)人际交往的基本要素 95
(二)人际交往的作用 96
(三)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96
(四)人际吸引 96
三、医患间交流的基本方式与技巧 98
(一)语言交流 98
(二)非语言交流 98
四、影响医患关系的心理社会因素 100
(一)心理因素 100
(二)社会文化因素 101
五、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102
(一)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重要意义 102
(二)良好医患关系的特点 102
(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102
第六章 心理护理 104
第一节 概述 104
一、心理护理的概念及意义 104
(一)心理护理的定义 104
(二)心理护理的基本要素 104
(三)心理护理的重要意义 105
二、心理护理的特点 106
(一)个性化与复杂性 106
(二)广泛性与情景性 106
(三)心身统一性和心理能动性 106
(四)社会性与适应性 106
(五)可操作性与发展性 106
三、心理护理的原则 106
(一)服务性原则 106
(二)交往性原则 107
(三)启迪性原则 107
(四)应变性原则 107
(五)自我护理的原则 107
四、心理护理的方法 107
(一)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 107
(二)心理护理的技术与交往技巧 108
第二节 心理护理的程序 109
一、调查阶段 109
(一)资料的来源 110
(二)资料的内容 110
二、护理诊断 110
(一)心理评定 110
(二)确定护理诊断 110
三、护理计划 110
四、执行 111
五、评价 111
(一)制定评价标准 111
(二)结合实际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111
(三)总结评价结果 111
(四)找出未完成计划的原因及改进方案 111
第三节 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 112
一、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心理护理 112
二、不同性格患者心理护理 113
三、疾病各阶段的心理护理 113
(一)患病初期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及护理 113
(二)疾病发展期或稳定期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及护理 113
(三)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114
(四)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114
第七章 心理健康 116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116
一、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 116
(一)定义 116
(二)心理健康的任务和意义 116
二、心理健康的评估原则 117
(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 117
(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 117
(三)人格的稳定性 117
三、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标准 117
(一)智力正常 118
(二)情绪乐观 118
(三)人际关系和谐 118
(四)适应环境 118
(五)人格完善 118
四、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118
(一)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 118
(二)生态环境与心理健康 119
(三)社会文化与心理健康 119
五、心理健康的促进原则与途径 120
(一)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 120
(二)促进心理健康的途径 120
第二节 不同年龄阶段个体心理健康 121
一、儿童期的心理健康 121
(一)增进父母心理健康素质,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121
(二)认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122
(三)矫正不良行为,培养良好行为 123
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123
三、中年期和老年期的心理健康 124
(一)中年期的心理健康 124
(二)老年期的心理健康 125
第三节 群体心理健康 126
一、家庭心理健康 126
(一)婚姻关系的心理健康 126
(二)亲子关系的心理健康 127
二、工作单位心理健康 127
(一)劳动自身的因素 127
(二)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 128
(三)注意职业心理卫生 128
三、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 128
(一)医务人员心理问题的特点 128
(二)医务人员易罹患的心理或心身疾患 129
(三)医务人员的心理保健 129
第八章 药物心理 131
第一节 药物的心理效应 131
一、药物的心理治疗效应 131
二、药物的心理干扰效应 131
三、影响药物心理效应的因素 132
(一)文化因素 132
(二)疾病的性质 132
(三)个性特征 132
(四)药品剂型、包装和说明书 132
(五)社会宣传及药品声誉 132
(六)药物副作用 133
第二节 安慰剂 133
一、安慰剂概述 133
二、安慰剂的疗效与机制 133
三、安慰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34
第三节 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 134
一、概述 134
(一)药物滥用、药物依赖性的概念 134
(二)具有依赖性药物的分类及特点 134
(三)药物依赖性的生理心理表现 135
二、药物依赖性的形成机制 136
(一)生物学因素 136
(二)心理因素 137
(三)社会因素 137
三、药物依赖的治疗措施 137
(一)脱瘾阶段 137
(二)康复阶段 137
(三)后续照管阶段 138
四、不良嗜好行为及矫治 138
(一)吸烟行为及矫治 138
(二)酗酒行为及矫治 139
参考文献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