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指导手册 1》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伟主编
  • 出 版 社:中国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1497523
  • 页数:38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总论 3

第一章 高等院校体育的功能和任务 3

第二节 高等院校体育的地位与功能 3

第二节 高等院校体育的目标和任务 8

第二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11

第一节 体育课程的概念 11

第二节 体育课程的特点 12

第三节 体育课程的分类 13

第三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分类及其价值定位 18

第一节 新体育课程的诞生 18

第二节 以功能为本位的体育课程 21

第三节 以个性解放为本位的体育课程 25

第四节 以运动内在价值为本位的体育课程 29

第四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4

第一节 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34

第二节 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意义 36

第三节 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37

第五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及发展趋势 40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 40

第二节 高等教育的改革理念 42

第三节 体育课程管理理念 44

第四节“同而不和”的弊端与经验 47

第五节“和而不同”的学术理念 49

第六节 体育课程改革的主旋律 50

第七节 高校体育的关注点 51

第八节 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53

第二篇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思路及课程模式的构建 59

第一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思路 59

第一节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需求与发展 59

第二节以“终身体育”为导向的个体发展 63

第三节以“同步推进”为导向的总体发展思路 66

第二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设计的基本程序 68

第一节 体育课程设计的程序 68

第二节 课程程序设计中诸要素的分析与研究 71

第三章 高等院校课程的设计要素 91

第一节 教学文件编写的说明与举例 91

第二节 对大学体育课程的建议 98

第三节 体育课程中认知领域的研究 99

第四节 体育课程中技能领域的研究 103

第五节 体育课程认知领域的教育内容 115

第四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模式的构建 126

第一节 体育课程模式的定义和类型 126

第二节 构建大学体育课程模式的步骤 127

第三节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模式构建展示 130

第五章 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模式构建的创新实践 134

第一节 创建国内一流大学体育课程 134

第二节 自主分层教学的体育课程模式构建 146

第三节 立足需求,构建整体改革、立体运作的体育课程模式 155

第四节“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构建 171

第三篇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目标设置与实施 201

第一章 高等学院校体育课程的目标设置 201

第一节 关于体育课程目标 201

第二节 体育课程目标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201

第三节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设置 202

第二章 高等学院体育课程内容体系 204

第一节 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现状 204

第二节 体育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 204

第三节 高校课程内容体系 205

第四节 认知领域教学内容的实施 207

第三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组织形式 222

第一节 根据项目重新编班 222

第二节 男女合班与分班 222

第三节A型与B型授课 223

第四节 体育单项俱乐部和学生体育协会组织 223

第四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方法手段 224

第一节 手段方法个性化、多样化 224

第二节 启发、引导为主 225

第三节 注重情感类方法 225

第四节 方法、手段、功能扩展化 225

第五章 高等院校体育教师角色的定位 226

第一节 高校教育对体育教师地位的要求 226

第二节 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 227

第三节 体育教师工作及其特点 228

第四节 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与职责 229

第五节 体育教师角色的定位 235

第四篇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及教学过程的优化与管理 239

第一章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主体和原则 239

第一节 体育教学主体 239

第二节 体育教学原则 250

第二章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制订 272

第一节 体育教学目标概述 272

第二节 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 278

第三节 各个层次的体育教学目标与制订 283

第四节 中国现行体育教学目标的介绍 289

第三章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与管理 292

第一节 体育教学过程的含义与性质 292

第二节 体育教学过程的规律 295

第三节 体育教学过程的层次及其特点 301

第四节 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与管理 305

第五篇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313

第一章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 313

第一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 313

第二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历史与发展 316

第三节 体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318

第四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 319

第二章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322

第一节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322

第二节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327

第三节 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330

第四节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337

第三章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341

第一节 合理选用体育教学方法的意义 341

第二节 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依据 341

第三节 正确或错误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实例与分析 343

第四章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内容 346

第一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概述 346

第二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特性 349

第三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层次与分类 351

第四节 隐性体育教学内容 360

第五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改革 362

第五章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模式 365

第一节 体育教学模式概述 365

第二节 体育教学模式的性质 368

第三节 体育教学模式介绍 371

第六篇高等学院体育教学设计与计划 377

第一章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设计 377

第一节 体育教学的设计的含义 377

第二节 体育教学设计工作 378

第二章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计划 380

第一节 体育教学计划的概念和作用 380

第二节 体育教学计划的层次 381

第三章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计划的制订及案例 384

第一节 学年体育教学计划的特点与要求 384

第二节 学年体育教学计划制订的基本内容 385

第三节 学年体育教学计划制订的案例 385

第四章 高等院校学期体育教学计划的制订及案例 389

第一节 学期体育教学计划的特点与要求 389

第二节 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制订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389

第三节 学期体育教学计划的格式 390

第五章 高等院校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制订及案例 391

第一节 体育教学单元的基本理论 391

第二节 单元体育教学的特点与要求 392

第三节 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制订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393

第四节 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制订的案例 394

第六章 高等院校学时体育教学计划(教案)的制订及案例 399

第一节 学时体育教学计划的特点与格式 399

第二节 制订教案基本内容与步骤 400

第三节 教案的案例 401

第七篇 高等院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 409

第一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概述 409

第一节 体育课程的目标和基本任务 409

第二节 体育课程的设置 409

第三节 体育课程结构及内容 410

第四节 体育课程教学管理 411

第五节 体育课程教材的选编原则 413

第六节 执行大纲应注意的问题 413

第七节 体育课程评估与管理 414

第二章 高等院校特色体育课程设置 415

第一节 太极拳(二十四式)课程设置 415

第二节 游泳课程设置 418

第三节 理论课程设置 420

第三章 高等院校兴趣选项课程设置 426

第一节 篮球课程设置 426

第二节 排球课程设置 433

第三节 软式排球课程设置 436

第四节 足球课程设置 439

第五节 羽毛球课程设置 444

第六节 乒乓球课程设置 450

第七节 网球课程设置 456

第八节 操场高尔夫球课程设置 461

第九节 游泳课程设置 463

第十节 跨栏课程设置 466

第十一节 跳远课程设置 469

第十二节 武术课程设置 471

第十三节 太极剑(三十二式)课程设置 474

第十四节 养生保健课程设置 477

第十五节 保健按摩课程设置 481

第十六节 健身瑜伽课程设置 484

第十七节 舞龙课程设置 488

第十八节 散手课程设置 490

第十九节 击剑课程设置 493

第二十节 跆拳道课程设置 496

第二十一节 拳击课程设置 499

第二十二节 体育舞蹈课程设置 502

第二十三节 健美课程设置 509

第二十四节 健美操课程设置 512

第二十五节 轮滑课程设置 517

第四章 高等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521

第一节 概述 521

第二节 课程目标 524

第三节 内容标准 525

第四节 实施指导 543

第八篇 高等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 559

第一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内容及结构 559

第一节 体育课堂教学的有关概念 559

第二节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内容 559

第三节 体育课堂教学的结构 560

第二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矛盾 561

第一节 讲解与练习的矛盾 561

第二节 约束与自主的矛盾 562

第三节 师生关系与学生关系的矛盾 563

第四节 成功与挫折的矛盾 564

第三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方面 568

第一节 运动技能学习的组织与管理 568

第二节 身体锻炼(体能发展)的组织与管理 570

第三节 体育学习集体的组织与管理 572

第四节 体育行为教育的组织与管理 575

第四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具体内容 578

第一节 队列形的安排与调动 578

第二节 教学组织形式 578

第三节 教学场地器材的布置 580

第四节 课堂控制 580

第五节 课堂违纪行为的预防控制 581

第六节 对违纪与偶发事件的处理 581

第五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案例与分析 582

第一节 较好的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案例与分析 582

第二节 较差的体育课堂教学案例的微格分析 583

第六章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环境的设计与优化 585

第一节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特点和功能 585

第二节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环境的基本要素分析 587

第三节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环境的设计与优化 590

第九篇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技能与训练 601

第一章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能力的特点 601

第二节 教学能力的概念 601

第二节 现代教师的智能模型 601

第二章 高等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形成的现状 605

第一节 我国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形成的途径 605

第二节 我国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形成过程中的缺陷 607

第三节 教学技能训练的可行性 609

第三章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611

第一节 教学技能概念 611

第二节 教学技能训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611

第三节 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程序 612

第四节 对教学技能训练的评价 616

第四章 高等院校体育运动员训练计划与组织 618

第一节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618

第二节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639

第三节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659

第四节 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687

第五节 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704

第六节 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 720

第七节 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与组织 732

第八节 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757

第十篇 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培训指导 779

第一章 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的选拔标准 779

第二章 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能力训练的方法及标准 803

第三章 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日常训练计划 860

第四章 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训练管理 953

第五章 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训练分项能力考核评估 966

第十一篇 高等院校体育运动会的组织与开展 979

第一章 高等院校体育运动会的准备工作 979

第一节 运动会的组织机构 979

第二节 筹备工作 981

第二章 高等院校体育运动会的比赛项目的组织与编排 990

第一节 球类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编排 990

第二节 田径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编排 1145

第三节 游泳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编排 1187

第四节 其他体育竞赛项目的组织与编排 1235

第三章 高等学校体育竞赛的学生体检与医务监督 1256

第一节 学生体检的主要项目 1256

第二节 常见运动性病症及现场治疗方法 1264

第三节 运动会兴奋剂或违禁药物的查禁 1300

第四节 比赛期间的运动医务监督 1308

第四章 高等院校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体制 1310

第一节 运动员的参赛条件与资格审查 1310

第二节 学生体育竞赛办法 1311

第三节 学生体育竞赛成绩统计与名次评定 1316

第四节 体育道德风尚奖评比 1328

第五节 裁判员的选派与管理 1329

第六节 学生体育竞赛的开幕式、闭幕式及颁奖活动组织 1330

第十二篇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评价 1343

第一章 高等院校教学评价概述 1343

第一节 体育教学评价的概念、功能与分类 1343

第二节 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 1376

第三节 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 1382

第四节 国外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发展 1390

第二章 体育课程计划评价 1399

第一节 体育课程计划的概念 1399

第二节 体育课程计划评价的主要步骤 1399

第三节 体育课程编制指导思想的评价 1400

第四节 体育课程目标的评价 1402

第三章 体育课程设置的评价 1404

第一节 体育课程设置与课程目标一致性的评价 1404

第二节 体育课程结构合理性评价 1404

第四章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 1407

第一节 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1407

第二节 设计评价工具 1422

第三节 搜集和分析反映体育学习情况的数据和证据 1448

第四节 明确促进学生体育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1450

第五节 应注意的问题 1458

第五章 促进体育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 1460

第一节 对体育教师的评价理念 1460

第二节 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1464

第三节 体育教师评价工具的设计 1473

第四节 体育教师评价理念 1490

第六章 促进学校体育不断发展的评价 1494

第一节 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1494

第二节 设计评价工具 1497

第三节 搜集和分析反映学校体育办学水平的数据和证据 1498

第七章 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和实施保障 1499

第一节 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 1499

第二节 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实施保障 1500

第十三篇 相关文件精神及法律规定 150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1503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1508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 1513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 1516

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评估工作的通知 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