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还是留守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问题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东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0496663
  • 页数:186 页
图书介绍:本书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多是农村男性劳动力个体流动,少有农村家庭整体迁移的状况。本书以大量丰富翔实的调查资料,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就业状况和生活状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归纳出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的规律和特点;构建了全面的、系统的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制度规范因素的理论分析模型,并运用实地调查数据对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外出和回流决策进行了实证分析。

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1

一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转环境特殊 1

二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转道路曲折 2

三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转性别差异明显 3

第二节 研究意义 5

一 理论意义 5

二 现实意义 6

第三节 文献综述 7

一 国外关于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研究 7

二 国内关于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问题的研究 12

三 对国内外研究的简要评价 15

第四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6

一 研究目标 16

二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7

三 研究框架 18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9

一 研究方法 19

二 研究数据来源 19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23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 23

一 劳动力转移理论 23

二 社会性别理论 30

三 社会排斥理论 33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34

一 城市化 34

二 农村劳动力与农村女性劳动力 34

三 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动和转移 35

第三节 本章小结 36

第三章 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的背景与现状 39

第一节 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的背景 39

一 逐步缩小的农村就业空间 39

二 持续扩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42

三 发展滞后的城市化水平 44

四 难以统一的流动迁移过程 50

第二节 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现状 52

一 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的整体规模 52

二 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的结构分布 54

三 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趋势 59

第三节 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61

第四节 本章小结 63

第四章 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的规律和特点 65

第一节 不同性别的外出农村劳动力之间的比较 65

一 个体特征比较 65

二 家庭特征比较 67

三 就业状况比较 68

四 生活状况比较 73

第二节 不同流动方式的农村女性劳动力之间的比较 76

一 个体特征比较 76

二 家庭特征比较 77

三 生活状况比较 79

四思想观念比较 82

第三节 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的规律和特点 86

第四节 本章小结 87

第五章 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的影响因素及决策模型分析 88

第一节 影响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的非制度因素 88

一 收入差距与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 89

二 人力资本与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 90

三 家庭决策与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 92

四 社区发展与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 95

第二节 影响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的制度因素 97

一 户籍制度与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 97

二 社会性别规范与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 99

三 土地流转与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 100

第三节 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决策模型的实证分析 102

一 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决策模型(Probit模型) 102

二 农村女性劳动力回流决策模型( Probit模型) 107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11

第六章 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114

第一节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考察 114

第二节 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对城市化进程的直接影响 116

第三节 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对城市化进程的间接影响 122

一 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与农村教育 122

二 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与农业生产 126

三 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与农村人口增长 130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34

第七章 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的制度障碍及模式探索 135

第一节 制度因素对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的影响 135

一 户籍制度对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的影响 135

二 住房制度对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的影响 137

三 土地流转制度对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的影响 138

第二节 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 139

一 加快中国城市化的必要性 139

二 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 141

第三节 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转模式的探索与启示 143

一 政府服务保障型流转模式 143

二 企业家庭式流转模式 145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48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150

第一节 主要结论 150

第二节 对策建议 153

附录一 访谈提纲 158

附录二 调查问卷 160

参考文献 179

后记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