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产科学基础的范畴与特点 1
二、产科学的起源与发展 1
三、产科学基础学习的目的与方法 2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3
第一节 外生殖器 3
第二节 内生殖器 4
第三节 血管、神经及淋巴 8
一、血管 8
二、神经 9
三、淋巴 10
第四节 骨盆 11
一、骨盆的组成及骨性标志 11
二、骨盆的分界 12
三、骨盆的类型 12
第五节 骨盆底及会阴 13
一、骨盆底 13
二、会阴 15
第六节 内生殖器的邻近器官 15
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17
第一节 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17
第二节 卵巢的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18
一、卵巢的功能 18
二、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18
三、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20
第三节 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及月经 21
一、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21
二、生殖器官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22
三、月经 23
第四节 月经周期的调节 24
第四章 妊娠生理 26
第一节 受精、受精卵的植入和发育 26
一、受精 26
二、受精卵的植入与发育 27
第二节 胚胎、胎儿发育特征及生理特点 28
一、胚胎、胎儿发育特征 28
二、胎儿生理特点 29
第三节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与功能 31
一、胎盘 31
二、胎膜 33
三、脐带 33
四、羊水 34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的变化 34
一、生理变化 34
二、心理变化 37
第五章 妊娠诊断 39
第一节 早期妊娠的诊断 39
第二节 中、晚期妊娠的诊断 40
第三节 胎姿势、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 41
第六章 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45
第一节 产前检查与管理 45
一、产前检查 45
二、孕妇的管理 53
第二节 胎儿健康状况的评估 54
一、胎儿宫内情况的监护 54
二、胎盘功能检查 57
三、胎儿成熟度检查 58
四、胎儿先天畸形及遗传性疾病的宫内诊断 58
第三节 产科合理用药 58
第四节 孕期常见症状及其处理 59
第七章 正常分娩 62
第一节 决定和影响分娩的因素 62
一、产力 63
二、产道 64
三、胎儿 66
四、精神心理因素 67
第二节 枕前位的分娩机制 68
一、衔接 68
二、下降 68
三、俯屈 68
四、内旋转 68
五、仰伸 69
六、复位及外旋转 69
七、胎肩及胎体娩出 69
第三节 先兆临产、临产的诊断及产程分期 70
一、先兆临产 70
二、临产的诊断 70
三、总产程与产程分期 70
第四节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71
一、第一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71
二、第二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74
三、第三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76
第五节 产时服务 79
一、分娩镇痛 79
二、计划分娩 80
第八章 正常产褥 83
第一节 产褥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83
一、生殖系统的变化 83
二、乳房的变化 84
三、血液及循环系统的变化 84
四、消化系统的变化 85
五、泌尿系统的变化 85
六、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85
七、腹壁的变化 85
第二节 产褥期临床表现 85
第三节 产褥期处理及保健 86
一、产褥期处理 86
二、产褥期保健 88
第九章 妊娠期并发症 91
第一节 自然流产 91
第二节 异位妊娠 94
第三节 早产 97
第四节 过期妊娠 98
第五节 妊娠剧吐 99
第六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100
第七节 前置胎盘 103
第八节 胎盘早期剥离 106
第九节 多胎妊娠 108
第十节 死胎 110
第十一节 羊水过多 110
第十二节 胎儿窘迫 112
第十章 妊娠期合并症 114
第一节 妊娠合并心脏病 114
第二节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117
第三节 妊娠合并糖尿病 119
第四节 妊娠合并贫血 122
第十一章 异常分娩 125
第一节 产力异常 125
一、子宫收缩乏力 126
二、子宫收缩过强 129
第二节 产道异常 131
一、骨产道异常 131
二、软产道异常 135
第三节 胎儿异常 137
一、胎位异常 137
二、胎儿发育异常 144
第四节 异常分娩的诊治要点 146
第十二章 分娩期并发症 149
第一节 胎膜早破 149
第二节 脐带脱垂 151
第三节 子宫破裂 152
第四节 产后出血 154
第五节 羊水栓塞 159
第六节 新生儿窒息 161
第十三章 产褥期并发症 164
第一节 产褥感染 164
第二节 晚期产后出血 167
第三节 产褥期抑郁症 169
实践 172
实践1 产前检查 172
实践2 正常分娩 172
实践3 妊娠期并发症 174
实践4 妊娠期合并症 174
实践5 异常分娩 175
实践6 分娩期并发症 176
教学大纲 178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186
主要参考文献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