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和谐社区是建构和谐社会之基础 1
一、社区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之基石 1
二、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之本 2
三、社区特色是社区建设之匙 3
四、天桥街道传统文化建构和谐社区之实践 5
第一章 现代化视域中社区概念解读 7
一、社区概念缘起 7
(一)滕尼斯与“社区”概念产生 7
(二)芝加哥学派与“社区”概念运用 8
(三)汉语学界与“社区”概念译介 10
二、“社区”概念理解变迁 11
(一)内涵变化:从单向度到多向度 11
(二)外延扩展:从农村社区到城市社区 12
(三)变迁视域:从理论到实践 13
三、“社区”概念现实意涵 14
(一)结构关涉:社会整合空间 14
(二)主体在位:社区成员自我生成与完善空间 16
(三)沟通中介:市民社会建构空间 19
第二章 社区研究主要理论与视角 22
一、空间:社会学研究视角 22
(一)空间的社会学诠释 22
(二)空间的社会心理学诠释 25
二、现代性与空间、场域理论 26
(一)福柯:同时性与并置性的空间认知 26
(二)布迪厄:场域、资本、惯习的空间观 27
(三)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空间概念 28
(四)吉登斯:“时空分延”的时空观 28
三、认同理论 30
(一)认同的概念理解 30
(二)认同与现代性、全球化 32
(三)当代中国社会的社会认同 33
第三章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与发展 35
一、城市社区建设内涵 35
(一)社区发展与社区建设理念提出 35
(二)我国社区建设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36
(三)我国社区建设主要内容 37
二、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发展历程 38
(一)中国城市社区建设背景与原因 38
(二)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历程 40
三、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与发展特点 43
(一)从“大政府、小社会”到“小政府、大社会” 43
(二)从“街居制”到“社区制” 44
(三)以制度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城市社区建设 46
四、中国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50
(一)社区建设中政府角色不清 50
(二)社区中介组织发育不成熟 51
(三)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薄弱 51
(四)社区工作者的素质整体不高 52
第四章 空间、符号、传承:北京市天桥街道人文特质 53
一、天桥空间构建:物去人非,徒有几物件作为象征 53
(一)天桥之名 53
(二)天桥之域 54
(三)天桥之空间构建 55
二、空间区隔赋予天桥人之身份象征 59
(一)空间区隔之意义 59
(二)“天桥人”身份象征 60
(三)地域文化:平民文化 63
三、天桥的文化与传承 65
(一)平民的人格特性与生活态度 66
(二)平民的文化与传承 67
(三)文化传承中的自我升华 72
第五章 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天桥街道文化建设发展战略与实践 76
一、天桥地区传统文化底蕴丰厚 76
二、天桥街道文化产业发展 78
(一)京味文化的名片:天桥演艺园区 79
(二)文化主题饭店引领北京新潮流 81
三、文化产业在社区建设中的功能及优势 84
(一)为什么要发展文化产业 84
(二)天桥地区文化产业的功能 84
(三)天桥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 86
四、愿景与思考 88
(一)天桥街道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 88
(二)天桥文化建设未来主要任务 88
(三)几点建设性思考 89
第六章 空间建构、文化传承与人的发展: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天桥曲艺茶社 98
一、公共空间构建:曲艺茶社产生 98
(一)老天桥之曲艺演出空间 99
(二)天桥曲艺茶社之孕生 100
二、美的希冀:作为艺术生产空间的曲艺茶社 102
(一)艺术享受之空间 103
(二)文化实践之空间 107
三、善的渴慕:作为社会交往空间的曲艺茶社 111
(一)休闲活动之空间 111
(二)社会交往之空间 114
四、真的追索:作为文化认同空间的曲艺茶社 117
(一)个体记忆重塑之空间 118
(二)平民文化认同之空间 119
(三)中华文化认同之空间 121
五、和的融合:多向度功能的融合 122
第七章 唤亲情、施教化、促整合:传统节日进社区、进学校 125
一、传统节日的现代角色 125
(一)传统节日的历史内涵及原始功能 126
(二)传统节日的现实困境 127
二、传统节日搭台,建构文化认同 129
(一)营造节日文化环境:自上而下的认同路线 130
(二)民俗传统与文化自觉:内生性自觉认同路线 131
三、传统节日的现代功能 139
(一)传统节日活动建构社区和谐 140
(二)传统节日进学校,实现对青少年的道德教化 141
(三)传统节日推进文化传承 144
(四)传统节日促青壮年群体社区参与 144
四、传统节日构建和谐社区 146
(一)传统节日的价值和意义 146
(二)传统节日的异体:民俗文化节 147
(三)传统节日的复兴前景 148
第八章 个人学习完善、社群关系发展:社区学院一个市民成长的空间 150
一、社区学院:市民教育的空间场所 151
(一)市民素质教育的承载者 151
(二)大众、公益、特色文化的办学理念 153
(三)社会教育、服务民众、促社区发展 155
二、社区学院:人、社群、文化发展的空间 158
(一)人的成长与蜕变 158
(二)社群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163
(三)建构记忆性社群,实现文化传承 167
三、问题与展望 168
第九章 志愿服务创和谐:邻里互助到志愿精神 171
一、天桥民众特征之变化 172
(一)新天桥:民俗历史辐射出的平民社区 172
(二)新天桥人:继承平民文化的熟人社群 173
(三)志愿精神带来市民精神升华 173
二、市民交往实践的转变:从邻里互助到志愿服务 174
(一)朴素志愿时期(1983之前):邻里互助 175
(二)学雷锋时期(1983-2006):小巷雷锋遍天桥 175
(三)奥运新时期(2006之后):志愿服务创和谐 179
三、“银鹤乐园”:志愿实践创和谐 182
(一)布迪厄的实践逻辑 183
(二)“银鹤乐园”多方共建的结构特征 184
(三)“银鹤乐园”的实践逻辑 186
(四)“银鹤乐园”实践者的心态结构 187
四、志愿实践构建和谐社区 189
(一)志愿精神塑造社区建设者 189
(二)志愿文化构建和谐社区 190
(三)社区志愿行动对和谐社会建构的重要意义 191
参考文献 193
后记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