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第二节 重要术语 3
第三节 政府监管主要理论回顾 6
第四节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质量监管研究思路 12
第五节 研究线路与方法 17
第二章 监管对象研究 20
第一节 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现状 20
第二节 质量问题成因及质量形成模型 27
第三节 质量监管对象内涵与外延 31
第四节 监管对象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33
第三章 监管主体研究 44
第一节 我国质量监管体制的沿革 44
第二节 质量监管机构及其职能分析 48
第四章 监管法律体系研究 65
第一节 现行监管法律体系和监管部门监管职责 65
第二节 质量监管立法最新成就 71
第三节 质量监管法律体系存在问题 80
第四节 构建质量监管法律体系的价值原则 88
第五节 构建质量监管地方示范条例构想 91
第五章 社会公众监督体系研究 99
第一节 社会公众监督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100
第二节 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 103
第三节 消费者协会的社会监督 116
第四节 检测认证机构的监管 137
第五节 社会媒体的舆论监督 147
第六章 现行监管体系的效果评估 162
第一节 商品质量监管的主要法规依据 162
第二节 商品质量监管行为分析 164
第三节 商品质量监管效果评价 167
第七章 发达国家商品质量监管经验研究 177
第一节 发达国家对流通领域的管理 177
第二节 发达国家对食品药品等重点商品的监管 191
第三节 发达国家社会组织的作用 204
第八章 监管新模式的构建 219
第一节 质量监管新模式总体构想 219
第二节 监管新模式构建线路与目标 227
第三节 监管新模式构建的具体措施 232
附录一 重点监管商品筛选及目录确定 248
第一节 重点监管商品目录制订的基本思路 248
第二节 商品分类及体现原则性规定的量化指标的说明 250
第三节 商品品类现状及重点监测商品的筛选(以深圳市2004—2005年为例) 253
第四节 重点监管商品选择方法和重点监管商品品种确定 275
附录二 深圳市居民消费习惯与商品质量意识调查研究 277
第一节 调查思路与实施情况 277
第二节 调查结果总体分析 278
第三节 调查结果交叉分析 298
参考文献 309
后记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