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篇 2
踪迹 2
匆匆 2
歌声 2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3
温州的踪迹 6
一 “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 6
二 绿 7
三 白水漈 8
四 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8
航船中的文明 9
背影 11
序 11
甲辑 13
女人 13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16
背影 17
阿河 18
哀韦杰三君 21
飘零 22
白采 24
荷塘月色 25
一封信 26
《梅花》后记 27
怀魏握青君 29
儿女 30
乙辑 33
旅行杂记 33
一 殷勤的招待 33
二 “躬逢其盛” 33
三 第三人称 35
说梦 36
海行杂记 37
你我 40
自序 40
甲辑 41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41
扬州的夏日 52
看花 53
我所见的叶圣陶 55
论无话可说 56
给亡妇 57
你我 59
谈抽烟 65
冬天 66
择偶记 67
说扬州 68
南京 69
潭柘寺 戒坛寺 71
乙辑 73
《忆》跋 73
《山野掇拾》 74
《子恺漫画》代序 77
《白采的诗》 78
《萍因遗稿》跋 83
《子恺画集》跋 83
《粤东之风》序 84
给《一个兵和他的老婆》的作者——李健吾先生 86
《燕知草》序 86
《老张的哲学》与《赵子曰》 88
叶圣陶的短篇小说 91
《谈美》序 93
论白话——读《南北极》与《小彼得》的感想 94
《子夜》 96
读《心病》 99
《文心》序 100
欧游杂记 102
序 102
威尼斯 103
佛罗伦司 104
罗马 106
滂卑故城 109
瑞士 111
荷兰 113
柏林 116
德瑞司登 118
莱茵河 120
巴黎 121
西行通讯〔附录〕 129
伦敦杂记 133
自序 133
三家书店 134
文人宅 137
博物院 140
公园 142
加尔东尼市场 145
吃的 146
乞丐 147
圣诞节 149
房东太太 150
标准与尺度 153
自序 153
动乱时代 154
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悼闻一多先生 155
回来杂记 157
文学的标准与尺度 159
论严肃 161
论通俗化 163
论标语口号 164
论气节 166
论吃饭 167
什么是文学? 169
什么是文学的“生路”? 171
低级趣味 172
语文学常谈 173
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 174
诵读教学 175
诵读教学与“文学的国语” 176
论诵读 177
论国语教育 180
古文学的欣赏 182
现代人眼中的古代——介绍郭沫若著《十批判书》 184
什么是中国文学史的主潮?——林庚著《中国文学史》序 186
日常生活的诗——萧望卿《陶渊明批评》序 187
论雅俗共赏 189
序 189
论雅俗共赏 190
论百读不厌 192
论逼真与如画——关于传统的对于自然和艺术的态度的一个考察 195
论书生的酸气 199
论朗诵诗 203
美国的朗诵诗 208
常识的诗 213
诗与话 218
歌谣里的重叠 220
中国文的三种型——评郭绍虞编著的《语文通论》与《学文示例》 222
禅家的语言 225
论老实话 227
鲁迅先生的杂感 229
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闻一多全集》序 232
语文影及其他 237
序 237
语文影之辑 238
说话 238
沉默 239
撩天儿 240
如面谈 244
人话 247
论废话 248
很好 249
是喽嘛 251
不知道 252
话中有鬼 255
人生的一角之辑 256
正义 256
论自己 257
论别人 259
论诚意 260
论做作 261
论青年 263
论轰炸 264
论东西 265
补遗 267
自治底意义 267
《越声》发刊辞 269
新年底故事 270
奖券热 272
别 272
民众文学谈 275
憎 277
民众文学的讨论 279
《冬夜》序 282
《蕙的风》序 285
短诗与长诗 286
读《湖畔》诗集 287
中等学校的学生生活 289
父母的责任 292
笑的历史 295
文艺的真实性 300
文艺之力 303
《梅花》的序 307
春晖的一月 311
刹那 312
白马读书录 314
《水上》 315
教育的信仰 316
课馀 319
团体生活 320
文学的美——读Puffer的《美之心理学》 324
文学的一个界说 326
《吴稚晖先生文存》 331
执政府大屠杀记 333
现代生活的学术价值 336
翻译事业与清华学生 339
悼何一公君 341
新诗 342
唱新诗等等 347
那里走 349
呈萍郢火栗四君 349
三个印象 349
时代与我 350
我们的路 353
近来的几篇小说 356
一 茅盾先生的《幻灭》(《月报》18卷9、10号) 356
二 桂山先生的《夜》(《小说月报》18卷10号》) 358
三 鲁彦先生的《一个危险的人物》(《小说月报》18卷10号) 359
悼王善瑾君 361
关于“革命文学”的文献 361
《妙峰山圣母灵签》的分析 370
白马湖 373
论中国诗的出路 374
《文艺心理学》序 376
李健吾作《老王和他的同志们》序 378
茅盾的近作(《三人行》、《路》) 378
赠言 380
《伦敦竹枝词》 380
《三秋草》 381
《新诗歌》旬刊 382
春 384
哀互生 384
《春蚕》 385
《谈美》 386
《行云流水》 387
《解放者》 387
《这时代》 388
关于“新诗歌”的问题(给芙影的信) 388
论青年读书风气 389
论说话的多少 391
内地描写——读舒新城先生《故乡》的感想 392
“欢喜老墓碑” 393
文言白话杂论 394
买书 396
论别字 397
松堂游记 399
什么是散文? 399
《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400
选诗杂记 405
北平消息 408
初到清华记 408
清华的一日 409
绥行纪略 410
蒙自杂记 412
北平沦陷那一天 414
这一天 414
《原野》与《黑字二十八》的演出 415
《西南采风录》序 417
清华的民主制度 417
外东消夏录 418
引子 418
夜大学 419
人和书 419
成都诗 420
蛇尾 420
重庆一瞥 421
文学与新闻 421
钟明《呕心苦唇录》序 424
三祝报章文学 425
新中国在望中 425
重庆行记 426
飞 426
热 427
行 428
衣 428
序叶氏兄弟的第二个集子 429
始终如一的茅盾先生 430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张奚若等十教授为国共商谈致蒋介石、毛泽东电文 431
我是扬州人 432
教育家的夏丏尊先生 434
谈闻一多教授生平 434
关于《语言与文学》发刊的话 435
闻一多先生与新诗 436
“五四”时代的文艺 437
中学生与文艺 438
我所见的清华精神 439
文学的严肃性 440
文艺节纪念 441
关于散文写作答《文艺知识》编者问 441
《闻一多全集》编辑记和拟目 442
大学的路 443
论学术的空气 444
《闻一多全集》编后记 446
今天的诗——介绍何达的诗集《我们开会》 448
青年与文学 452
论不满现状 452
论且顾眼前 453
刘云波女医师 455
文物·旧书·毛笔 456
诗歌篇 460
新诗 460
睡吧,小小的人 460
小鸟 461
光明 461
歌声 462
满月的光 462
羊群 462
新年 463
煤 464
北河沿的路灯 464
小草 465
努力 465
北河沿的夜 466
怅惘 467
沪杭道中 467
秋 468
不足之感 468
纪游 468
送韩伯画往俄国 471
自白 472
依恋 473
冷淡 473
心悸 474
旅路 474
湖上 475
人间 476
转眼 477
自从 481
杂诗三首 484
附:《杂诗三首》序 484
黑暗 485
沪杭道上的暮 486
挽歌 486
睁眼 487
静 487
星火 488
除夜 489
笑声 489
灯光 489
独自 490
侮辱 490
宴罢 491
仅存的 492
小舱中的现代 492
毁灭 494
细雨 501
香 501
别后 501
赠A.S 502
风尘——兼赠F君 503
血歌——为五卅惨剧作 504
给死者 505
我的南方 505
战争——呈W君 506
塑我自己的像 507
朝鲜的夜哭 509
无题 513
玉兰花 513
挽一多先生 514
题林屋山民送米图卷子 514
歌词 515
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校歌 515
四川邛崃县敬亭学校校歌 515
清华大学第五毕业级级歌 516
清华大学第十级新生级歌 516
维我中华歌 516
清华大学第八毕业级级歌 517
清华大学第九级级歌 518
昆明五华中学校歌 518
旧体诗词 519
敝帚集 519
诗课 519
行行重行行 519
青青河畔草 520
西北有高楼 520
迢迢牵牛星 520
回车驾言迈 520
凛凛岁云暮 521
孟冬寒气至 521
李陵与苏武诗 521
苏武古诗 521
上山采蘼芜 522
班婕妤怨歌行 522
辛延年羽林郎 522
曹植杂诗 523
王粲七哀诗 523
徐干室思 524
阮籍咏怀 525
张华杂诗 525
张协杂诗 525
潘岳悼亡诗 526
左思咏史 526
招隐诗 527
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作诗 527
郭璞游仙 528
刘琨扶风歌 528
陶潜归田园居 529
饮酒 529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529
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530
何逊与胡兴安夜别 530
阴铿渡青草湖 530
庾信咏怀 530
送卫王南征 531
宴后独步月下 531
辛酉岁在杭州,十一月十四日俗谓阿弥陀佛生日,与圣陶、伯唐乘月泛舟至净寺。兹念昔游,宛然在目,赋此兼怀二子 531
中秋月 531
忆诸儿 531
重过清华园西院 532
除夕书感 532
沉吟 532
颉刚欲为作伐,赋此报之 532
蹉跎 533
喧寂 533
遐想得句,爰足成之 533
赠斐云 533
厂甸庙会 533
所居 534
有感 534
怀南中诸旧游 534
寿汪公严先生六十 535
又 代人作 535
书怀 535
昔游 535
看花 535
十九年清明后一日,为先室三十三岁生辰,薄暮出西郊,见春游车马甚盛。因念旧岁尝共游万甡园,情景犹新,为之凄恻 536
晴日乍暄,海棠盛放 536
作诗 536
赠梦琴 536
盛年 536
题《棘心》后 537
白马湖 537
家大人来书,谓国庆日提灯会,共产党散传单,军士鸣枪示警,迈儿二更始归,形色仓皇,云云 538
有感 538
送吴雨僧先生赴欧洲 538
无题 538
平伯家进豆糜粥 538
无题 539
赠阿满 539
梦回 539
竹隐以红叶见寄,赋此奉答 539
述怀 539
胃疾 540
虞美人 540
虞美人 540
虞美人 540
附:平伯改本 541
平伯见答之作 541
虞美人 541
虞美人 542
虞美人 542
虞美人 543
李白菩萨蛮 543
张志和渔歌子 543
温庭筠菩萨蛮 544
前人更漏子 544
前人河传 544
韦庄菩萨蛮 545
薛昭蕴浣溪沙 545
牛峤菩萨蛮 用原韵 545
张泌江城子 546
牛希济生查子 546
欧阳炯浣溪沙 546
犹贤博奕斋诗钞 546
自序 546
漓江绝句 547
南岳方广道中寄内作 547
题白石山翁作《墨志楼刊经图》 547
题白石山翁为墨志楼主作《万里归帆图》 548
重九邓晋康主任招饮康庄 548
公权四十三岁初度,有诗见示。忝属同庚,余怀枨触,依韵奉酬 548
得逖生书作,次公权韵 549
过公权守愚郊居 549
寄小孟,次公权韵 549
夜坐 550
圣陶为言今年少城公园海棠甚盛,恨未及观。遆公权见和之作,有“各自看花一畅颜”语,再叠前韵奉答,并示圣陶 550
圣陶颇以近作多苦言为病,试为好语自娱,兼示圣陶、公权,三叠颜字韵 550
成都有作舞会者,因忆清华园旧事,戏柬小孟,即次见和韵 550
公权寄示《呓语》二章,叠颜字韵奉答 551
公权寄和近作,辞意新警,感慨遥深,雒诵再三,情难自已。辄取诗中语成《明镜》一章,倒叠颜字韵奉酬 551
近怀示圣陶 551
逖生来书,眷怀清华园旧迹,有“五年前事浑如一梦”语,因成长句,寄逖生、化成 552
初作长句,寄示公权求教,戏媵一绝。新词变体学《离骚》,公权定风波句也 553
再叠颜字韵答公权戏赠之作,兼谢观澄先生 553
赠圣陶 553
圣陶示《偶成》一章,超世而不出世,所感甚深,即次原韵奉答,并效其体 554
公权寄示戏赠小孟之作,即次其韵 554
为某女士题纪念册 555
伯鹰有诗见及,次韵奉酬 555
答逖生见寄,次公权韵 556
公权戏赠二绝,次韵奉酬 556
夏夜次公权韵 557
次韵公权寄怀 557
绍谷书来,谓即偕夫人至锦城,因讯近居,赋此寄怀 559
将离示石荪,石荪绳离别之苦,劝勿行 559
偶成 559
寿张志和四十九岁生日。志和邛崃人,幼学陆军,辛亥参与革命,洊升师长,驻江津,颇得民望。尝立小学于邛,以纪念其尊人。卸军职后,游历各国,于国际政治盖三致意焉 559
滇南临安酸石榴最美,曩在蒙自,驻军方营长曾以见贻,今三年不尝此味矣 560
次韵答公权 560
桂湖 560
寄怀平伯北平 561
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贻墨志楼主人,时将去成都 561
别圣陶,次见赠韵 561
公权次寄怀平伯韵赠别,叠韵奉答 562
好梦再叠何字韵 563
赠李铁夫 563
发叙永,车中寄铁夫 563
忆宜宾公园中木芙蓉作,次公权暨介弟公逊倡和韵 563
妇难为,戏示公权 564
前作意有未尽,续成一章,叠前韵 564
蜡梅,次公权韵 564
忆曲靖至昆明车中观晚霞作 564
忆旧京西府海棠,次公权韵 565
胃疾自儆 565
云南实业银行新厦落成开幕,绍谷任总经理,诗以贺之 565
送福田归檀香山 566
中秋从月涵先生及岱孙、继侗至积翠园培源寄居,次今甫与月涵先生倡和韵 566
叠前韵赠今甫 566
题李宇龛《无双吟》 566
游倒石头因忆石林,示同游诸子 567
挽张素痴 567
次公权韵 568
清常见示摄影册子,辄题其后 568
国徽花,俗所谓五子莲者 568
山泉 569
为春台题所画清华园之菊 569
赠岱孙 569
为人题印谱选存 569
书怀 569
赠之椿 569
寿涂母陈太夫人七十 代吴正之作 570
农历壬午岁嘉平月十六日,值丏尊伉俪结缡四十周年之庆,雪村首倡贺章,丏尊有和作,即次原韵奉祝 570
赠萧庆德,叔玉大儿也 570
春来小极、江清共话,大慰鄙怀 570
娇女 571
绍谷哲嗣君恕世兄与广东陆女士成婚,诗以贺之 571
雨僧以《淑女将至》诗见示,读之感喟,即次其韵 571
答程千帆见赠,即次其韵 571
卅三年夏,与慰堂、士生重聚于陪都,谈笑欢甚,作此纪事,兼赠二君 572
中秋节近,以火腿干菜月饼贻慰堂,皆乡味也。慰堂峻却不受,作此调之 573
《铁螺山房集》赠主人 573
寄三弟叙永 573
卅四年夏,余自昆明归成都,子恺亦自重庆来,晤言欢甚,成四绝句 574
贺郭毅庵与殷剑明女士结婚 574
贺惠国姝女士与杨君结婚 575
读冯友兰、景兰、淑兰昆季所述尊妣吴太夫人行状及祭母文,系之以诗 575
题所藏《李晨岚沅陵图》残卷 575
市肆见《三希堂山谷尺牍》,爱不忍释,而力不能致之 575
胜利已复半载,对此茫茫,百端交集,次公权去夏见答韵 575
涤非惠诗,其言甚苦,次韵慰之 576
戏赠萧庆年,叔玉长女公子也 576
华年 577
《客倦》次公权韵 577
贺金拾珊、张弢英婚礼 577
赠石荪 577
赠单五传渊 578
健吾以振铎所贻旧纸来索诗书,不成行,辄易一幅应之 578
慰堂坠车折臂,养疴沪上,寄示旧作。并承赠诗,即次见赠韵 578
绍谷伉俪北来,同游香山静宜园,话旧奉赠 579
夜不成寐,忆业雅《老境》一文,感而有作,即以示之 579
赠程砚秋君及高足王吟秋君 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