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上部:雄才大略汉武大帝 3
第一章乘“文景之治”崛起的智慧 3
祖父两代缔造“文景之治” 5
景帝立储风波不断 7
机缘巧合刘彻登太子位 9
正式即位危机重重 12
树立宏大的治国目标 18
不拘一格广揽人才 20
第二章 改革统治思想领域尊儒的智慧 23
文景余脉黄老为治 25
尊儒并非独尊儒术 27
初期尊儒活动的失败 30
尊儒思潮一波三折 30
重用董仲舒改革思想 32
董仲舒尊儒的对策 34
置五经博士与兴学校 39
第三章 安定社会法制施德的智慧 43
增订法律以法治国 45
土改稳定小农经济 48
“假民公田”,还归于民 52
连战匈奴西北屯田 54
“德润四海”兴修水利 56
史上亲临治黄第一帝 58
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 60
施行德治大赦天下 62
第四章 改革体制消除危机的智慧 65
文治武攻走向鼎盛 67
唯才是举广开仕途 70
抑相权设置中(内)朝 74
改革与创设监察制度 77
实行推恩分封镇压诸侯 79
迁徙豪强地方势力 82
第五章 统揽军权抵御外敌的智慧 85
亲统兵权慎选将军 87
扩充羽林宫廷禁军 89
改革各种军队和武装 91
大汉匈奴多年恩怨 93
武帝坚战胜果累累 94
和谈使者苏武不屈 100
李陵投降太史公受刑 102
昭君出塞匈奴终降 105
收复疆土统一南越 107
东越归降与迁徙江淮 109
先和后兵平定朝鲜 112
第六章 纳谏统御文臣武将的智慧 115
惩治贵戚绝不殉情 117
平民丞相公孙弘 122
淳朴慎重丞相石庆 124
敦厚有智丞相车千秋 126
虚心纳谏从善治国 127
善待诤臣汲黯、东方朔 129
重视宽待文化功臣 131
恩威并用控制酷吏 135
放手限制大将卫青 138
赞赏有加膘骑霍去病 142
汉武帝和李广家族 145
第七章 文化兴旺礼教辉煌的智慧 153
搜藏遗书文化贡献 155
乐府曲词歌诗的发展 158
司马汉赋礼韵兴盛 161
遣张骞西出玉门关 163
丝路交流功在千秋 168
汉风飘荡夜郎滇南 173
炒钢技术与原始纸 176
民族通好四民稳定 178
利用天神安己服臣 181
“事天以礼”泰山封禅 184
“作明堂于泰山下” 188
“三统之制”服尚黄色 189
第八章 知错悔过个性独特的大帝 191
“轮台悔过”转运危局 193
武帝时汉匈征战功过 195
一代大帝个性特点 197
汉武帝的创新精神 201
顾托得人盛世得继 206
汉武治国雄才大略 209
下部:灭王莽中兴大汉光武帝 213
第九章 三代昏君导致的新莽风云 213
勤身博学王莽代汉 215
托古改制朝野混乱 219
绿林赤眉起义反莽 223
王莽改革背景与失策 226
王孙刘秀图谶定谋 228
昆阳大战新莽灭亡 232
第十章 汉光武帝刘秀复国的智慧 235
受封萧王贰于更始 237
经略河北割据一方 240
韬光养晦拥戴称帝 243
胸怀大志推行改革 245
“宣布图谶于天下” 247
收服豪强一统天下 249
天下纷争善用人才 251
刚柔兼用收将纳才 252
第十一章 定都平叛东汉一统的智慧 255
始建东汉定都洛阳 257
“始正火德尚赤色” 262
隗嚣反汉陇右争战 266
几经磨难消灭隗氏 281
公孙刘秀两帝之争 285
公孙族灭一统天下 291
第十二章 偃武修文柔道为治的智慧 299
固守文德止戈偃武 301
柔道治国礼敬贤良 303
四海之内兴学讲经 307
自律俭约以化臣下 312
宽大安抚宽刑赦囚 315
简政减租诏令释奴 317
循吏酷吏任人唯能 321
第十三章 总揽权纲强化皇权的智慧 327
“高秩厚礼允答功臣” 329
“进文吏”事归台阁 333
回收军权罢郡国兵 338
强化法治抑制贵戚 340
专用帝城帝乡之弊 343
严厉处置营私舞弊 345
第十四章“协和万邦”经略周边的智慧 349
羁糜政策汉匈融洽 351
西域有可为而不为 355
厌武縻和“保塞无事” 357
“东西南北自在”朝贡 360
汉羌征战两相安好 362
安定武陵特盛蛮夷 365
第十五章 中兴汉光武个性韬略后人评说 371
志虽不高远有才与德 373
宽忍勇谋徐图大业 374
好儒任文以柔治国 377
明君风范瑕不掩瑜 379
避说祥瑞自谦无德 382
留下遗诏后世从俭 384
汉武、光武明君纵横论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