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1
第一章 以诗说《诗》与诗歌阐释方法的变革 26
第一节 毛、郑辨妄和疑《序》之风与方法论 26
一、北宋《诗》学中的《毛》《郑》之辨及疑《序》问题 27
二、以诗说《诗》中的方法论问题 35
第二节 据文求义与北宋诗学阐释方式的变革 39
一、据文求义的两种方式 40
二、主“文理”、“人情”与“意脉”的诗学批评原则 51
三、从“意新语工”到“意与言会”的诗学细读法 55
第二章 《诗》之“六义”与诗体理论 61
第一节 “六义”之说与诗之体用观 62
一、北宋的“六义”论 62
二、北宋的诗体理论 72
三、“因事激风”与“吟咏性情” 77
第二节 “风雅”之体与尚雅风气 85
一、温柔敦厚的诗教与涵养性情之正 86
二、“风”之含蓄与诗之韵味 94
第三章 《春秋》学与宋代古文运动 101
第一节 北宋《春秋》学的阐释方法与尊王、正统观 101
一、北宋《春秋》学的阐释方法及其学术品格 102
二、“尊王”观念与“正统”之说 108
第二节 北宋《春秋》学对古文运动的影响 119
一、倡立道统与文主宗经 119
二、学风的建设与文风的转变 125
三、“断烂朝报”之公案及其时代意义 131
第四章 从“春秋笔法”到经史文章之学 139
第一节 尹洙、欧阳修的“春秋笔法”说与古文创作 140
一、尹洙古文的“简而有法”说 141
二、欧阳修经世致用的古文观念 149
第二节 三苏的经史之学与文章理论 156
一、苏洵的经、史之论 157
二、苏轼的《左传》学与古文创作 163
三、苏辙的《春秋》学与其古文理论 169
第五章 《易》传之“观物取象”说与北宋的文道观 177
第一节 “观物取象”与宋人儒道兼宗的处世心态 177
一、从天地之道到性命之理 179
二、“满目云山俱是乐” 188
三、“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196
第二节 “观物取象”对宋人文道观的影响 201
一、从“假象显义”到“寓理之具” 202
二、从“人文化成”到“文明以止” 214
三、从“道充中实”到“以气为主” 225
四、从“风行水上”到“无意为文” 232
第六章 《易》传之“寂感”说与宋人的艺术思维理论 242
第一节 “寂感”说的本质特征及其理论蕴含 242
一、“寂感”说的心学本质 243
二、“寂感”说的理论内涵 248
三、宋人对“寂感”的性情阐释 254
第二节 “寂感”说对宋人艺术思维理论的影响 267
一、“寂感”说与宋人的“墨戏”理论 269
二、“寂感”说与北宋文人画的题材与意境 273
三、从“造微入神”到“造理入神”的“入神”说 278
结语 290
附录一:北宋《春秋》学著述补考 302
附录二:北宋《易》学著述补考 315
参考文献 324
后记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