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理论篇 3
绪论 八卦文化如何促成电视新闻感官主义的诞生 3
第一节 从小报化、八卦主义、资讯娱乐化到电视新闻感官主义 3
第二节 新闻小报化 5
第三节 从小报文化到全球性的资讯娱乐化 10
第四节 电视新闻「感官主义」的兴起 13
第五节 电子媒体的八卦文化扩散效果:造成电视新闻文化空间的转变 15
第六节 本书章节规划 16
第1章 感官主义的理论 23
第一节 新闻内容的感官主义 23
第二节 新闻形式的感官主义 27
第三节 新闻叙事的感官主义 32
第四节 感官主义对阅听人的可能影响:对阅听人情绪、感受与新闻评断的影响 34
第五节 新闻阅听人对感官主义感受与测量量表 37
第六节 小结 41
第2章 感官主义的兴起:从电视新闻文化空间的变迁谈起 47
第一节 电视新闻文化界线为何变迁? 48
第二节 后现代的媒介地景的剧烈变动:电视新闻文化空间的位移,后现代的媒介地景 49
第三节 电视新闻的画界工作分析 54
第四节 台湾电视新闻文化空间的画界分析:1995-2005 57
第五节 小结 64
第3章 电视新闻之「恶灵」——收视率 75
第一节 收视率如何影响电视新闻「感官主义」? 75
第二节 侵犯人权、戏剧化、与八卦化的新闻手法 75
第三节 学者与媒观团体等对收视率操纵新闻的批评 77
第四节「病态」报导现象 81
第五节 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对收视率箝制的自我辩解 83
第六节 收视率的迷思 85
第七节 小结 87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篇 95
第4章 电视新闻感官主义的面貌 95
第一节 晚间新闻的感官主义 95
第二节 电视新闻深度报导节目的感官主义 106
第三节 小结 118
第5章 电视新闻偷窥文化 127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27
第二节 媒体偷窥文化 129
第三节 媒体偷窥的重新定义 134
第四节 媒体偷窥的文本分析 138
第五节 小结 145
附录「鸿妃恋」个案分析的新闻文本 148
第6章 电视新闻感官主义对阅听人的影响:资讯处理模式 165
第一节 研究源起 166
第二节 感官主义对阅听人资讯处理的影响 168
第三节 研究方法 177
第四节 电视新闻感官形式与新闻叙事模式如何影响阅听人的新闻注意力、新闻辨识程度、以及新闻回忆? 184
第五节 电视新闻感官形式与新闻叙事如何影响阅听人的新闻评价? 187
第六节 电视新闻感官形式与新闻叙事对阅听众新闻感受的影响 188
第七节 感官新闻排序对阅听众资讯处理、新闻评价、以及阅听感受的影响 189
第八节 感官主义制作形式、叙事模式以及感官新闻排序三者如何交互作用? 191
第九节 小结 193
第7章 电视新闻「感官主义」的阅听人研究:阅听人对新闻感官化的认知与感受 201
第一节 研究源起 201
第二节 感官主义的定义:阅听人的观点 204
第三节 研究方法 205
第四节 台湾电视新闻阅听众的感官主义图像 205
第五节 电视新闻阅听众如何认知「感官新闻」 ? 207
第六节 电视新闻阅听众对新闻感官化的感受 209
第七节 小结 210
第8章 影响电视新闻「感官主义」阅听众感受的因素研究 215
第一节 研究源起 215
第二节 影响阅听众新闻感官化感受的因素 216
第三节 研究方法 221
第四节 研究结果 223
第五节 小结 228
第9章 电视新闻感官主义对阅听人的影响:阅听人研究成果—接收分析模式 233
第一节 研究源起:相对主动的阅听人的概念 233
第二节 电视八卦新闻与阅听人 234
第三节 八卦电视新闻的定义 234
第四节 接收分析的研究途径 235
第五节 以接收分析途径研究电视八卦新闻 239
第六节 电视八卦新闻的意识型态 240
第七节 阅听众对电视八卦新闻的诠释 244
第八节 小结 258
第10章 电视新闻工作者如何定义「感官主义」 265
第一节 研究源起 265
第二节 小报媒体的工作逻辑 265
第三节 深度访谈题纲 269
第四节 访谈结果 270
第五节 小结 278
第11章 商业主义如何影响全球电视新闻感官主义 283
第一节 全球观点的在地感官新闻研究 283
第二节 如何定义跨国性研究中的「感官主义」? 284
第三节 为何要以全球观点进行感官主义研究? 285
第四节 市场导向新闻学下的感官主义 286
第五节 媒体系统 288
第六节 研究方法 291
第七节 资料分析与解释 294
第八节 小结 303
第12章 结论章 313
第一节 本书各章重点摘要 313
第二节 感官主义对产业、新闻工作者以及阅听人的影响 319
第三节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321
第四节 代结论 322
参考文献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