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法律篇 1
第一章 完刑、耐刑与徒刑 3
一 完刑考 4
二 完刑、耐刑与徒刑的关系 12
三 和完刑结合的徒刑 19
四 结论 22
第二章 西汉前期赎刑的发展 25
一 《二年律令》中的独立赎刑和附属赎刑 26
二 惠、文、景三朝附属赎刑考 34
三 武帝时期附属赎刑的变易 38
四 结论和余论 45
第三章 秦汉徒刑结构 49
一 徒刑的两个等级 50
二 加刑与附加刑 61
三 徒刑与肉刑 68
四 结论和余论 73
第四章 魏晋法律体例的名理学化与玄学化 77
一 魏晋法律体例变化诸方面 78
二 《新律》的名理学特征 82
三 《泰始律》、《注律表》的玄学化 88
四 结论 91
下篇 社会篇 93
第一章 从“户人”到“户主” 95
一 “户主”与“户人” 96
二 汉、晋户主的经济义务与法律责任 101
三 汉、晋家长的公权与私权 113
四 唐代的“户主” 120
五 结论和余论 125
第二章 汉唐承户制度的变迁 130
一 “诸户主皆以家长为之”是新制还是旧规 131
二 秦汉代户法与民间自行选择户主的关系 138
三 魏晋之际户主身份的限定 146
四 结论 153
第三章 从“分异令”到“异子科” 156
一 异子科:汉法、魏法之间 157
二 “分异”、“异子”解 161
三 汉、吴时期的析户与共籍 170
四 结论 177
第四章 汉魏时期的同居 180
一 秦汉律令中的同居 181
二 汉魏民间的同居 196
三 从同籍同居到共财同居 206
四 结论 217
第五章 走马楼吴简中的大、小、老 221
一 老、小与大的年龄交叉 221
二 名籍简中的大、小、老与算赋的关系 227
三 其他簿籍简大、小、老用例分析 230
四 大、小、老称谓的性质 234
五 孙吴征收赋税的多重标准 240
后论 从法律、社会的变迁审视法律“儒家化”学说 244
一 法律“儒家化”学说概述 244
二 法律“儒家化”的动因 246
三 差别性法律条文的性质 250
四 轻刑、宽刑与学术思想的关系 265
五 法律“儒家化”:中外法律的共性 269
六 中国法律的另一面:体例的玄学化 274
附录一 魏晋南北朝法制史研究走向刍议 278
附录二 评《秦律新探》 300
参考文献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