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天地之大德曰生——张謇和大生集团 3
一、世界地图上的“唐家闸” 3
二、“机枢之发动乎天地” 8
三、大生成功的五大原因 10
四、大生元老和张三、张四兄弟 13
五、第一次大生股东会 15
六、江北“小上海” 18
七、大生二厂、三厂和副厂 21
八、通海垦牧公司 25
九、“父教育”和“母实业” 31
十、“得尺则尺,得寸则寸”:从立宪到共和 36
十一、“中国有力的实业家” 39
十二、“张南通”名副其实 41
十三、“伶工学社”:五线谱上的毛笔和钢笔 46
十四、“南通模式”和王牌“千生” 49
十五、黄金时代的消逝 53
十六、大生失败原因:“二无二差” 57
十七、“一花一谢皆关心” 61
十八、“即此粗完一生事” 64
第二篇 衣食上拥有半个中国——荣氏兄弟和茂新、福新、申新集团 71
一、申新搁浅 71
二、实业部乘人之危:“可怜大王几被一班小鬼扛到麦田里去” 78
三、四台石磨起家 82
四、“面粉大王”:“兵船”走向世界 87
五、“纺织大王”:“从衣食上讲,我拥有半个中国” 90
六、荣宗敬的四项原则 95
七、雪上加霜:申新七厂拍卖风波 103
八、落井下石:宋子文的如意算盘 106
九、“劳工自治区”和“大无锡”之梦 108
十、“爱国之心,未敢后人” 113
十一、“一生知己是梅花” 116
十二、“雄才创业”和“老成持守” 120
十三、办厂解决社会就业是积极慈善 124
十四、“大迷”和“二迷” 128
十五、“有力量要贡献社会” 132
十六、三足鼎立 139
十七、宁可牺牲个人保全事业 143
十八、“我是事业家,不是资本家” 147
第三篇 穆藕初:手散黄金培国士 153
一、外国人眼里的“中国第一人物” 153
二、从德大、厚生到豫丰:佩六国相印 158
三、纱布交易所:没有股份的理事长 161
四、世界不问你是何人,只问你能做何事 165
五、手散黄金培国士 168
六、毕生最得意之教育事业:中华职业学校和位育小学 175
七、昆曲未成广陵散 178
八、倡斗黄头鸟 181
九、从政非志趣所在 185
十、“新兴商人派”代表 189
十一、不知自己是延安统战对象 194
十二、苏州城外“穆家坟” 196
第四篇 书生之见VS发财之念——范旭东和“永久黄”团体 204
一、久大精盐公司 204
二、军阀绑票勒索 209
三、永利碱厂 213
四、纯碱价格战 218
五、“永利是高明的灯塔” 222
六、“当了裤子也要办黄海” 226
七、亚洲第一大厂 229
八、“新塘沽” 235
九、“谁人肯向死前休” 239
十、三条自我约束原则 243
十一、《海王万岁》 247
十二、社会的中流砥柱 251
十三、“三位一体”中的“李老太爷” 256
十四、“三位一体”中的“国宝”侯德榜 259
十五、“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 263
十六、搪瓷杯盛着塘沽海边的沙 266
第五篇 从一个变成两个、三个,越多越好——刘鸿生和他的企业集团 273
一:“OS的股票,如今不如草纸了!” 273
二、“想利用口袋中的现钞做点事” 276
三、“火柴大王” 278
四、“象”、“马”、“龙”之争 286
五、“煤业大王” 290
六、“我并没有让我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294
七、“企业大王” 299
八、六个保镖和七只生鸡蛋 303
九、点金石:经营之道与用人之道 306
十、“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个人的才能” 310
十一、“在上海我是大老板,到重庆变成小伙计了” 313
十二、日落西山 318
十三、“我总希望把我的企业从一个变成两个、三个,越多越好。” 322
第六篇 谁创造了“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卢作孚和民生公司 331
一、宜昌大撤退 331
二、药王庙创世记 336
三、“卢作孚神话”:小鱼吃大鱼 339
四、大制度和小细节 343
五、“公司魂”:民生精神 348
六、朝会和《新世界》 353
七、影响和帮助卢作孚的人 357
八、“你的跟班比你穿得漂亮” 361
九、没有私产的总经理 365
十、读书和看戏 368
十一、“我从来不想过官瘾” 370
十二、“选卢作孚做行政院长吧” 374
十三、“这东西不男不女” 377
十四、“民生公司的股票交给国家” 382
主要参考文献 389
后记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