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京剧艺术特征中的文化因子 1
一、生旦净丑 1
二、唱念做打 13
三、出将入相 26
四、坤生男旦 37
五、口传心授 60
六、流派学派 82
七、编导音美 107
八、京派海派 121
九、字声味韵 139
十、歌舞戏功 157
第二章 京剧原理法则的基本归纳 175
一、有声必歌与无动不舞 175
二、文戏武唱与武戏文唱 192
三、虚实相悖与虚实相生 212
四、心物交融与善出善入 240
五、移步换形与秧歌步伐 254
六、以一当十与以十当一 268
七、森严阵法与变格缓出 281
八、思接千载与视通万里 297
九、百年幽暗与顷刻光明 312
十、意在笔先与画尽意在 327
第三章 京剧与其他古典艺术的规则对比 341
一、静则合道与动必适变 341
二、笔多于意与意多于笔 354
三、墨受于天与笔操于人 368
四、写石之法与写树之法 385
五、泼墨如雨与无墨求染 395
六、一画落纸与万画随之 409
七、海有洪流与山有潜伏 425
八、物无定味与适口必珍 437
九、善烹小鲜与可治大国 453
十、茶禅一味与戏曲同源 468
第四章 京剧行进轨迹的文化探讨 483
一、思新量旧:想到了橘枳之辨 483
二、脸谱春秋:两步到位的塑造手法 497
三、何物为「角儿」&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516
四、幼而失学&没耽误成为经典之作 540
五、逆锋行笔&在皴擦中求得「韵味儿」 562
六、折子戏的生命状态:长把光芒照后贤 580
七、「摸」着石头过河:改「跳」又当如何 604
八、审美启蒙:完善民族素质 618
九、整体思辨:纵谈三分天下 633
十、振兴转型:风险与机遇同在 648
后记一 663
后记二 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