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Ⅰ 测量与评量的历程 1
第1章 教育测验与评量:背景、议题与趋势 1
教育评量:改革的气压计和杠杆 3
以测验为基础的五十年教改 4
测验与评量的科技进展 11
大众对测验与评量的关注 14
第2章 测验与评量在教学历程中的角色 25
教学决定需要测验与评量的资料 26
评量、测验和测量 27
评量的一般原则 29
评量与教学过程 31
评量方法的类型 33
评量类型的摘要整理 41
第3章 教学目标与具体目标:评量的基础 47
教学目标就是学习结果 50
从定义明确的目标到思考课程 51
叙述教学目标的方法 60
第4章 效度 73
效度的特性 75
效度验证的主要考量 77
内容考量(与内容有关的证据) 78
构念考量 83
评量与效标之关系 88
后果的考量 97
影响效度的因素 99
第5章 信度及其他良好的特征 111
信度的本质 111
以相关方法估计信度 113
测量标准误 122
影响信度系数的因素 128
以固定表现标准评鉴测验/评量的信度 132
可用性 136
PART Ⅱ 课堂测验与评量 143
第6章 课堂测验与评量的规划 143
课堂测验与评量的目的 144
发展测验与评量的细目 146
选择适当的题目类型与评量作业 155
准备相关测验题目和评量作业的考量 163
第7章 建构客观式测验题目:简单形式 179
简答题 180
是非题或二选一反应的题目 188
配合题 197
第8章 建构客观式测验题目:选择题形式 207
选择题的特性 207
选择题的使用 209
选择题的优点与限制 216
建构选择题的原则 218
第9章 测量复杂的成就:释义题 235
释义题的性质 236
释义题的形式与用途 237
释义题的优点与限制 244
建构释义题的原则 246
第10章 测量复杂的成就:申论题 255
申论题的形式与用途 256
综合比较测量的学习结果 260
申论题的优点与限制 260
建构申论题的原则 263
评分标准 268
申论题的评分原则 274
第11章 测量复杂成就:实作评量 281
实作评量的类型 282
实作评量的优点与限制 287
建构实作作业的建议 289
实作表现的标准 291
评分规准和评定量表 292
检核表 304
学生参与评分 306
第12章 档案评量 311
何谓合格的学生工作档案? 312
档案可能的优缺点 313
档案的目的 315
档案内容项目的指导说明 319
选择档案项目和自评时的指引说明及学生角色 327
评鉴标准 331
用于教学与沟通的档案 333
第13章 评量方法:观察技术、同侪评量和自陈报告 337
轶事纪录 339
学生自评和自陈报告 345
同侪评量 346
自陈报告技术 355
态度测量 356
兴趣量表 359
人格测量 362
第14章 课堂测验与评量的编辑、施测与评鉴 369
课堂测验的编辑 370
课堂测验与评量的实施和计分 380
课堂测验与评量的评鉴 384
建立有效试题和作业的档案 396
第15章 评量等第与成绩报告 401
评定等第和成绩报告系统的功能 402
评定等第与报告系统的类型 404
多元化成绩报告系统 409
字母等第的分派 412
保管纪录和等第的软体 421
举行亲师座谈会 422
向家长说明标准化测验结果 424
PART Ⅲ 选择与运用已出版测验 433
第16章 成就测验 433
标准化成就测验的特色 434
标准化成就测验及非正式的课堂测验 436
标准化综合成就测验 438
特定领域的成就测验 446
客制化成就测验 453
个别成就测验 453
第17章 性向测验 457
成就与性向测验 457
学业性向与学习能力 460
学习能力的团体测验 460
个别测验 467
解释及使用学习能力分数时的注意事项 470
文化公平测验 471
区分性向测验 473
第18章 测验的选择、实施与使用 481
如何获得已出版测验的讯息 482
选择适当测验 486
已出版测验的实施 490
已出版测验的结果使用 496
第19章 测验分数的解释与常模 505
解释测验分数的方法 507
年级常模 511
百分等级 515
标准分数 518
侧面图 527
技能分析 529
常模适切性的判断 530
地区性常模的使用 533
解释测验分数的注意事项 534
索引 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