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3
我国环境化学学科发展现状与展望 3
第二篇 27
环境样品的采集与前处理技术 27
形态分析及其进展 43
高分辨色谱-质谱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55
生物检测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63
多种环境介质中新型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75
环境分析仪器研制的若干进展 101
第三篇 115
我国的大气复合型污染及其形成机理 115
灰霾与大气化学过程 128
大气污染控制的主要化学问题、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146
机动车氮氧化物污染及控制 172
大气颗粒物污染及控制:前沿与展望 194
室内有机污染及控制技术研究 212
工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控制材料与反应过程 227
第四篇 243
水中溶解态有机质对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 243
湖泊富营养化产生、成灾机理及控藻研究进展 253
我国水质基准的研究进展 276
纳米技术在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中的应用 290
有机废水的资源化 301
工业废水污染控制化学过程及其处理技术 314
第五篇 331
有机污染物土壤界面吸附行为 331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346
土壤-植物系统中污染物的生物过程及控制 355
土壤有机污染的缓解与修复技术原理 372
沉积物风险评估中的生物可利用性问题 391
第六篇 407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大气长距离传输 407
重金属的化学与生物形态及生物有效性 420
环境汞污染研究进展 431
砷和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从环境化学过程到健康效应 461
新型污染物——卤系阻燃剂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486
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光降解及其机理 500
持久性卤代有机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光化学转化和形成机制 513
典型工业生产过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成机制与控制原理 526
第七篇 539
污染生态化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539
新型羟基自由基产生的分子机理 548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 556
POPs低剂量长期暴露的生态毒理效应 569
基于毒理基因组学的化合物毒性分类与预测 577
DNA加合物及其毒理效应 584
手性污染物的对映体选择性环境效应 596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筛选及其毒性作用机理 607
第八篇 629
计算毒理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629
量子化学计算在环境化学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642
有机污染物生物效应的QSAR预测与机制探索 650
第九篇 663
环境纳米材料在水质控制中的研究进展、应用及生态效应 663
环境污染与健康效应 678
中国环境放射化学战略 689
化学污染物暴露与食品安全 697
纳米颗粒与有机物间的相互作用及环境效应 711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控制与资源化 725
典型电子垃圾污染区域的污染特征及其演变 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