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毒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曹毅,卢庆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65900501
  • 页数:32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分别简要介绍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介绍致泌尿系统损伤的外源化学物与毒性表现,讲述泌尿系统的毒作用机制和泌尿系统的毒性研究方法。各论部分,从理化性质、来源、存在与接触途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毒性表现与毒性机制等六个方面,对一些主要和常见的泌尿系统毒物进行了介绍。

第一部分 总论 3

第一章 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

第一节 肾的结构 3

一、肾单位 4

二、集合小管系 9

三、球旁复合体 10

四、肾间质 12

五、肾的血液循环、淋巴管和神经 12

第二节 肾的功能 13

一、排泄功能 13

二、调节功能 15

三、内分泌功能 15

四、肾的生物转化功能 18

第三节 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的结构和功能 20

一、膀胱的结构和功能 20

二、输尿管的结构和功能 21

三、尿道的结构和功能 21

第二章 致泌尿系统损伤的外源化学物与毒性表现 23

第一节 致泌尿系统损伤的外源化学物 23

一、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的概念 23

二、致泌尿系统损伤外源化学物的分类 23

第二节 外源化学物致肾损伤的细胞学基础 28

第三节 肾损伤的部位与类型 29

一、肾小球损伤 29

二、肾小管损伤 32

三、集合小管、肾乳头与肾间质损伤 41

第四节 肾损伤的病理生理学 42

一、尿液的变化 42

二、代谢障碍和体液平衡障碍 43

三、尿结晶 44

第五节 中毒性肾病的临床表现 46

一、急性肾衰竭 46

二、慢性肾衰竭 52

三、肾病综合征 53

四、肾肿瘤 53

第六节 外源化学物致泌尿系统其他器官的损伤表现 54

一、膀胱的损伤表现与损伤因素 54

二、输尿管与尿道损伤表现 59

第三章 外源化学物致泌尿系统损伤机制 64

第一节 概述 64

第二节 细胞死亡 66

一、细胞胀亡 67

二、细胞凋亡 68

第三节 肾对外源化学物的代谢 70

一、细胞色素P450 70

二、黄素单氧合酶 71

三、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基)转移酶 71

四、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相关的生物转化酶 71

第四节 外源化学物致泌尿系统损伤的细胞学机制 72

一、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和亚硝化应激(nitrosative stress) 72

二、细胞容积和离子稳态 74

三、细胞骨架和细胞极性 75

四、线粒体损伤 75

五、溶酶体损伤 76

第五节 抗原-抗体反应 76

第六节 外源化学物致泌尿系统损伤的其他机制 78

一、肾血流量改变引起的肾损害 78

二、泌尿道堵塞 78

三、泌尿系统肿瘤 79

四、泌尿系统毒性损伤的其他机制 80

第四章 泌尿系统毒性研究方法 85

第一节 肾毒性的流行病学研究 85

一、疾病指标的选择 85

二、人群疾病登记 86

三、发病率测定 86

四、暴露测定 87

五、暴露与疾病关联 87

六、暴露-疾病关联测定 88

七、中毒性肾病流行病研究实例 88

第二节 肾毒性的整体实验 89

一、年龄、性别和种属对肾毒性反应的影响 90

二、肾整体毒性实验的观察 91

第三节 体外肾毒性检测方法 94

一、离体肾灌流 95

二、肾皮质切片(renal cortex)培养 96

三、肾小管片段灌注 96

四、离体细胞培养 97

第四节 分子水平研究 98

第五节 肾毒性防护研究 100

第六节 泌尿系统毒性的其他研究方法 101

第二部分 外源化学物的泌尿系统毒性第五章 金属与类金属 107

第一节 镉及其化合物 107

一、理化性质 107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107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107

四、毒性概述 108

五、毒性表现 113

六、毒性机制 114

第二节 汞及其化合物 116

一、理化性质 116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117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117

四、毒性概述 118

五、毒性表现 125

六、毒性机制 126

第三节 镍及其化合物 127

一、理化性质 127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127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128

四、毒性概述 128

五、毒性表现 133

六、毒性机制 133

第四节 铬及其化合物 134

一、理化性质 134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134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135

四、毒性概述 135

五、毒性表现 140

六、毒性机制 141

第五节 铅及其化合物 142

一、理化性质 142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142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143

四、毒性概述 144

五、毒性表现 149

六、毒性机制 149

第六节 铀及其化合物 151

一、理化性质 151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151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151

四、毒性概述 152

五、毒性表现 156

六、毒性机制 157

第七节 铊及其化合物 157

一、理化性质 157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158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158

四、毒性概述 159

五、毒性表现 162

六、毒性机制 162

第八节 砷及其化合物 163

一、理化性质 163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163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165

四、毒性概述 165

五、毒性表现 170

六、毒性机制 171

第六章 氯代烷及氯代烯烃 183

第一节 四氯化碳 183

一、理化性质 183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183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183

四、毒性概述 186

五、毒性表现与机制 191

第二节 三氯甲烷 192

一、理化特性 192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192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193

四、毒性概述 193

五、毒性表现与机制 198

第七章 有机磷农药 200

一、理化性质 200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200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200

四、毒性概述 201

五、毒性表现 207

六、毒性机制 215

第八章 其他农药(百草枯) 220

一、理化性质 220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220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220

四、毒性概述 221

五、毒性表现 224

六、毒性机制 225

第九章 有机氮化合物(三聚氰胺) 228

一、理化性质 228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228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229

四、毒性概述 229

五、毒性表现与机制 231

第十章 混合烃类(汽油) 234

一、理化性质 234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234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234

四、毒性概述 235

五、毒性表现 239

六、毒性机制 240

第十一章 醇类(乙二醇) 242

一、理化性质 242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242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242

四、毒性概述 243

五、毒性表现 244

六、毒性机制 246

第十二章 芳香族氨基化合物 249

第一节 概述 249

一、毒理 250

二、毒性机制 253

第二节 联苯胺 255

一、理化性质 255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255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256

四、毒性概述 258

五、毒性表现 265

六、毒性机制 266

第三节 4-氨基联苯 267

一、理化性质 267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268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268

四、毒性概述 270

五、毒性表现 274

六、毒性机制 275

第四节 萘胺 276

一、理化性质 276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277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277

四、毒性概述 277

五、毒性表现 281

六、毒性机制 282

第十三章 酰胺类(氟乙酰胺) 289

一、理化性质 289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 289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289

四、毒性概述 290

五、毒性表现及机制 293

第十四章 酚类(酚及其化合物) 296

一、理化性质 296

二、来源、分布与接触机会 296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296

四、毒性概述 297

五、毒性表现 303

六、毒性机制 303

第十五章 药物 306

第一节 顺铂 306

一、概述 306

二、用途与药理作用 308

三、不良反应及其机制 308

第二节 磺胺类抗菌药 312

一、概述 312

二、用途与药理作用 313

三、不良反应及其机制 314

第三节 雷公藤 315

一、概述 315

二、毒副作用 315

三、用途、药理作用及对肾的毒性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