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与设计导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惠滕,(美)本特利著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11363866
  • 页数:42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经典教材《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的简明版本,既保留了经典教材内容全面的特色,又对高级主题进行了适当的精减,更强调系统概念,使之更加适用于导论课教学要求。

第一部分系统开发项目环境 2

第1章 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的环境 2

1.1产品——信息系统 4

1.2参与者——系统关联人员 4

1.2.1系统所有者 4

1.2.2系统用户 5

1.2.3系统设计人员 6

1.2.4系统构造人员 6

1.2.5系统分析员 7

1.2.6外部服务提供者 7

1.2.7项目经理 7

1.3现代信息系统的业务驱动力 7

1.3.1经济全球化 8

1.3.2电子商务和电子业务 8

1.3.3安全和隐私 10

1.3.4协作与合伙经营 10

1.3.5知识产权管理 10

1.3.6持续改进和全面质量管理 10

1.3.7业务过程重构 10

1.4信息系统的技术推动力 11

1.4.1网络和因特网 11

1.4.2移动和无线技术 12

1.4.3对象技术 12

1.4.4协作技术 13

1.4.5企业应用软件 13

1.5过程——系统开发过程 16

1.5.1系统启动 16

1.5.2系统分析 16

1.5.3系统设计 17

1.5.4系统实现 18

1.5.5系统支持和持续改进 18

第2章 信息系统开发 21

2.1系统开发过程 24

2.1.1能力成熟度模型 24

2.1.2系统生命周期和系统开发方法 25

2.1.3系统开发基本原理 26

2.2系统开发过程 28

2.2.1项目确定 28

2.2.2项目开发阶段 30

2.2.3跨生命周期活动 36

2.2.4顺序开发和迭代开发 37

2.3选择开发路线和策略 37

2.3.1模型驱动开发策略 41

2.3.2快速应用开发策略 43

2.3.3商用应用软件包实现策略 45

2.3.4混合策略 47

2.3.5系统维护 47

2.4自动化工具和技术 48

2.4.1计算机辅助系统工程 48

2.4.2应用开发环境 51

2.4.3过程和项目管理器 52

第3章 项目管理 55

3.1什么是项目管理 56

3.1.1项目失败的原因 57

3.1.2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58

3.2项目管理生命周期 62

3.2.1活动1——协商范围 63

3.2.2活动2——确定任务 64

3.2.3活动3——估计任务工期 64

3.2.4活动4——说明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 65

3.2.5活动5——分配资源 66

3.2.6活动6——指导团队工作 69

3.2.7活动7——监督和控制进展 70

3.2.8活动8——评估项目结果和经验 75

第二部分 系统分析方法 82

第4章 系统分析 82

4.1什么是系统分析 83

4.2系统分析方法 84

4.2.1模型驱动分析法 84

4.2.2加速系统分析法 86

4.2.3需求获取法 87

4.2.4业务过程重构法 88

4.2.5系统分析策略 88

4.3范围定义阶段 88

4.3.1任务1.1——列出问题和机会 89

4.3.2任务1.2——协商项目的初步范围 91

4.3.3任务1.3——评估项目价值 92

4.3.4任务1.4——计划项目进度表和预算 92

4.3.5任务1.5——汇报项目计划 92

4.4问题分析阶段 93

4.4.1任务2.1——研究问题领域 93

4.4.2任务2.2——分析问题和机会 96

4.4.3任务2.3——分析业务过程 96

4.4.4任务2.4——制定系统改进目标 97

4.4.5任务2.5——修改项目计划 98

4.4.6任务2.6——汇报调查结果和建议 98

4.5需求分析阶段 99

4.5.1任务3.1——定义需求 100

4.5.2任务3.2——排列需求的优先次序 100

4.5.3任务3.3——修改项目计划 100

4.5.4任务3.4——交流需求陈述 101

4.5.5持续不断的需求管理 101

4.6逻辑设计阶段 101

4.6.1任务4.1a——结构化功能需求 101

4.6.2任务4.1 b——建立功能需求的原型(可选) 101

4.6.3任务4.2——验证功能需求 102

4.6.4任务4.3——定义验收测试用例 102

4.7决策分析阶段 102

4.7.1任务5.1——确定候选方案 103

4.7.2任务5.2——分析候选方案 105

4.7.3任务5.3——比较候选方案 105

4.7.4任务5.4——修改项目计划 106

4.7.5任务5.5——推荐一种系统方案 107

第5章 需求获取的调查研究技术 110

5.1需求获取简介 111

5.2需求获取过程 112

5.2.1发现和分析问题 112

5.2.2获取需求 113

5.2.3归档和分析需求 113

5.2.4需求管理 114

5.3调查研究技术 114

5.3.1对现有文档、表和文件进行抽样 114

5.3.2调研和实地访问 116

5.3.3观察工作环境 116

5.3.4调查表 117

5.3.5面谈 119

5.3.6如何进行面谈 119

5.3.7获取原型 123

5.3.8联合需求计划 123

5.4调查研究策略 126

第6章 使用用例建模系统需求 130

6.1用例建模简介 131

6.2用例建模的系统概念 131

6.2.1用例 132

6.2.2参与者 132

6.2.3关系 133

6.3需求用例建模过程 134

6.3.1第1步:确定业务参与者 134

6.3.2第2步:确定业务需求用例 135

6.3.3第3步:构造用例模型图 136

6.3.4第4步:记录业务需求用例描述 137

6.4用例和项目管理 139

6.4.1分级和评估用例 141

6.4.2确定用例依赖关系 141

第7章 数据建模和分析 145

7.1数据建模简介 146

7.2数据建模的系统概念 147

7.2.1实体 147

7.2.2属性 148

7.2.3关系 150

7.3逻辑数据建模过程 158

7.3.1战略数据建模 158

7.3.2系统分析期间的数据建模 158

7.3.3对系统设计的考虑 159

7.3.4数据建模的自动化工具 159

7.4如何构造数据模型 160

7.4.1获取实体 160

7.4.2上下文数据模型 161

7.4.3基于键的数据模型 163

7.4.4泛化层次体系 165

7.4.5具有完整属性的数据模型 165

7.5分析数据模型 167

7.5.1好的数据模型的标准 168

7.5.2数据分析 168

7.5.3规范化举例 169

7.6将数据需求映射到地点 175

第8章 过程建模 178

8.1过程建模简介 179

8.2过程建模的系统概念 179

8.2.1外部代理 179

8.2.2数据存储 181

8.2.3过程概念 182

8.2.4数据流 185

8.3逻辑过程建模的过程 192

8.4如何构造过程模型 193

8.4.1上下文数据流图 194

8.4.2功能分解图 194

8.4.3事件响应或用例清单 196

8.4.4事件分解图 197

8.4.5事件图 198

8.4.6系统图 200

8.4.7基本图 200

8.4.8完成规格说明 203

第9章 使用UML进行面向对象分析和建模 210

9.1面向对象分析简介 211

9.2对象建模的系统概念 211

9.2.1对象、属性、方法和封装 211

9.2.2类、泛化和特化 212

9.2.3对象/类关系 214

9.2.4消息和消息发送 216

9.2.5多态性 216

9.3 UML模型图 217

9.4对象建模过程 218

9.4.1建模系统的功能性描述 218

9.4.2构造分析用例模型 218

9.4.3建模用例活动 224

9.4.4构造活动图指南 226

9.4.5绘制系统顺序图 227

9.4.6构造系统顺序图指南 228

9.4.7发现和确定业务对象 228

9.4.8组织对象并确定其关系 230

第10章 可行性分析和系统方案建议 238

10.1可行性分析和系统方案建议 238

10.1.1可行性分析——逐步投入法 239

10.1.2系统分析——范围定义阶段的检查点 239

10.1.3系统分析——问题分析阶段的检查点 239

10.1.4系统设计——决策分析阶段的检查点 239

10.2可行性的6个准则 241

10.2.1运行可行性 241

10.2.2技术可行性 241

10.2.3进度可行性 241

10.2.4经济可行性 242

10.3成本效益分析技术 242

10.3.1系统将花费多少 242

10.3.2系统将提供什么收益 243

10.3.3建议的系统合算吗 244

10.4候选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247

10.4.1候选系统矩阵 247

10.4.2可行性分析矩阵 249

10.5系统方案建议 250

10.5.1书面报告 251

10.5.2正式汇报 252

第三部分 系统设计方法 259

第11章 系统设计 259

11.1什么是系统设计 259

11.2系统设计方法 259

11.2.1模型驱动方法 260

11.2.2快速应用开发 263

11.2.3系统设计策略 263

11.3系统设计之内部开发——“构造”方案 263

11.3.1任务5.1——设计应用架构 263

11.3.2任务5.2——设计系统数据库 266

11.3.3任务5.3——设计系统接口 268

11.3.4任务5.4——打包设计说明 269

11.3.5任务5.5——修改项目计划 269

11.4系统设计之集成商用软件——“购买”方案 269

11.4.1任务4.1——研究技术评价准则和选项 271

11.4.2任务4.2——向供应商征求建议(或报价) 272

11.4.3任务5A.1——验证供应商的声明和性能 272

11.4.4任务5A.2——评价和分级供应商建议 273

11.4.5任务5A.3——签订合同并听取供应商汇报 273

11.4.6购买决定对剩余生命周期阶段的影响 274

第12章 应用架构和建模 278

12.1应用架构 279

12.2物理数据流图 279

12.2.1物理过程 280

12.2.2物理数据流 282

12.2.3物理外部代理 284

12.2.4物理数据存储 284

12.3信息技术架构 285

12.3.1分布式系统 285

12.3.2数据架构——分布式关系数据库 292

12.3.3接口架构——输入、输出和中间件 293

12.3.4过程架构——软件开发环境 297

12.4建模信息系统应用架构 299

12.4.1绘制物理数据流图 299

12.4.2网络架构 299

12.4.3数据分布和技术确定 300

12.4.4过程分布和技术确定 301

12.4.5 人/机边界 302

第13章 数据库设计 307

13.1系统分析员的数据库概念 308

13.1.1字段 308

13.1.2记录 308

13.1.3文件和表 309

13.1.4数据库 309

13.2数据库设计的前置条件——规范化 314

13.3现代数据库设计 315

13.3.1数据库设计的目标和前置条件 315

13.3.2数据库模式 315

13.3.3数据完整性和访问完整性 319

13.3.4角色 320

13.3.5数据库分布和复制 321

13.3.6数据库原型 321

13.3.7规划数据库容量 321

13.3.8数据库结构生成 322

第14章 输出设计和原型化 325

14.1输出设计概念和指南 325

14.1.1输出的分布和观众 326

14.1.2输出的实现方法 327

14.2如何设计和原型化输出 331

14.2.1用于输出设计和原型化的自动化工具 331

14.2.2输出设计指南 332

14.2.3输出设计过程 333

14.2.4基于Web的输出和电子业务 339

第15章 输入设计和原型化 344

15.1输入设计概念和指南 344

15.1.1数据收集、数据录入和数据处理 345

15.1.2输入方法和实现 346

15.1.3输入设计的系统用户问题 348

15.1.4内部控制——输入数据的编辑 349

15.2输入设计的GUI控件 350

15.2.1常用GUI输入控件 351

15.2.2高级输入控件 354

15.3如何设计和原型化输入 355

15.3.1输入设计和原型化的自动化工具 355

15.3.2输入设计过程 355

15.3.3基于Web的输入和电子业务 359

第16章 用户界面设计 363

16.1用户界面设计概念和指南 363

16.1.1计算机用户的类型 364

16.1.2人的因素 364

16.1.3人类工程学指南 364

16.1.4对话语气和词汇 365

16.2用户界面技术 366

16.2.1操作系统和Web浏览器 366

16.2.2显示器 366

16.2.3键盘和指点设备 367

16.3图形用户界面风格 367

16.3.1窗口和框 367

16.3.2菜单驱动的界面 368

16.3.3指令驱动的界面 373

16.3.4提问-回答对话 374

16.3.5用户界面设计的特殊考虑 375

16.4如何设计用户界面 378

16.4.1用于用户界面设计和原型化的自动化工具 378

16.4.2用户界面设计过程 378

第17章 使用UML进行面向对象设计和建模 385

17.1设计面向对象系统 385

17.1.1实体类 386

17.1.2接口类 386

17.1.3控制类 386

17.1.4持续类 386

17.1.5系统类 387

17.1.6设计关系 387

17.1.7属性和方法可见性 387

17.1.8对象责任 387

17.2面向对象设计过程 388

17.2.1精炼用例模型 388

17.2.2建模支持用例情境的类交互、行为和状态 389

17.2.3修改对象模型以反映实现环境 396

第四部分 系统分析和设计完成后的工作 402

第18章 系统构造和实现 402

18.1什么是系统构造和实现 402

18.2构造阶段 402

18.2.1任务6.1——构建和测试网络(如果需要) 402

18.2.2任务6.2——构建和测试数据库 405

18.2.3任务6.3——安装和测试新软件包(如果需要) 405

18.2.4任务6.4——编写和测试新程序 405

18.3实现阶段 406

18.3.1任务7.1——进行系统测试 406

18.3.2任务7.2——准备转换计划 406

18.3.3任务7.3——安装数据库 408

18.3.4任务7.4——培训用户 408

18.3.5任务7.5——转换到新系统 409

词汇表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