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过程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
一、相关文献述评 3
二、研究问题与关键词的界定 11
三、本研究的意义 12
第二节 研究的过程 16
一、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 16
二、研究的方法论特征 18
三、资料收集方式 20
四、分析思路的演变历程 22
本章结语 31
第二章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 33
第一节 对“实践”的理解 34
一、有关“实践”的内涵 35
二、有关“教师的实践” 36
三、“实践”的优先性 38
四、认识“实践”的方式 42
第二节 对“知识”的理解 44
一、有关“知识”的内涵 44
二、有关“知识”的类型 46
三、有关“知识”的确证 49
第三节 对“知行关系”的理解 52
一、中国哲学中的知行观 52
二、中国的知行观对本研究的影响 56
第四节 对“教师实践性知识”概念的理解 58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概念的内涵 58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定义的演变 63
三、“实践性知识”与“经验”、“能力” 64
本章结语 67
第三章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容类型 69
第一节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六个筐” 70
第二节 教师的本土概念分析 73
第三节 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内容类型的分析 76
一、教师关于自我的知识 77
二、教师关于科目的知识 85
三、教师关于学生的知识 91
四、教师关于教育情境的知识 97
五、教师关于教育本质的信念 102
本章结语 111
第四章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表征形式 113
第一节 图式类表征 114
一、意象 114
二、隐喻 118
第二节 行动类表征 121
一、行动公式 121
二、身体化 123
第三节 语言类表征 128
一、叙事 128
二、案例 136
第四节 综合类表征 139
本章结语 146
第五章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构成要素和生成机制 147
第一节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式构成要素 148
第二节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过程 149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过程简析 150
二、关于行动中反思 151
第三节 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的类型 155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之双路径生成 155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之应激式生成 161
三、教师实践性知识之渐进式生成 168
第四节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机制类型小结 174
一、主体 174
二、问题情境 176
三、行动中反思 177
四、信念 178
本章结语 179
第六章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媒介 181
第一节 集体互动维度上的生成媒介 182
一、实践共同体作为生成媒介 183
二、交往活动作为生成媒介 202
第二节 个体反思维度上的生成媒介 214
一、教育札记作为生成媒介 215
二、话语对话作为生成媒介 218
本章结语 225
第七章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229
第一节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相关结论 230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 230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容类型 231
三、“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表征形式 231
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机制 231
五、“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媒介 232
六、对“知识”和“专业”的重新理解 232
第二节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政策性建议 233
一、更新教师研修模式 234
二、完善教师资格标准 235
三、改进职前教师培养途径 236
第三节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后续研究方向 237
本章结语 240
第八章 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反思 241
第一节 中小学教师的反思 241
一、关于“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反思 242
二、关于课题作用的反思 247
第二节 大学研究人员的反思 250
一、关于研究者自身成长的反思 250
二、关于研究理念的反思 253
第三节 对双方关系的反思 257
一、研究者的换位思考 258
二、研究者自身兴趣对研究的影响 261
三、被研究者改变研究者 262
本章结语 268
参考文献 269
附录1“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课题组成员行为规范(修订稿) 279
附录2“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课题组致校长的感谢信 281
附录3“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课题会议一览表 283
附录4“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课题组成员公开发表成果列表 287
注释 293
相关链接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