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国文改良的意见&汪鸾翔 1
校史随笔序&傅增湘 7
宋代诗学&黄节 10
殷周制度论&王国维 19
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必须了解中国文字&马叙伦 30
形声字声中有义略证&杨树达 47
太史公谈《论六家要指》考论&钱基博 60
中国字形变迁新论&钱玄同 69
“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沈兼士 77
淮南子逸文&刘文典 89
新文学的将来&杨振声 95
四声三问&陈寅恪 101
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赵元任 111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文与道的问题&郭绍虞 145
印度文学&许地山 160
西藏文文法译者序&张煦 172
大学教育的问题&孟宪承 181
诗学总论&吴宓 197
秦始皇刻石考&容庚 210
《文选》篇题考误&刘盼遂 246
论戏剧批评&余上沅 259
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朱光潜 266
中国文艺批评的发端&郑振铎 275
论“以文为诗”&朱自清 286
离骚解诂&闻一多 292
左拉的《萌芽》&杨晦 304
《通志·七音略》研究——景印元至治本《通志·七音略》序&罗常培 310
飨礼考&许维遹 325
后四十回底批评&俞平伯 354
中国文学起源的新探索&罗根泽 370
古韵脂微质物月五部的分野&王力 381
宜医矢?考释&唐兰 409
古代彝器伪字研究&商承祚 414
释景德传灯录中在、著二助词&吕叔湘 430
花蕊夫人宫词考证&浦江清 442
魏宗室东阳王荣与敦煌写经&赵万里 484
七言诗起源新论&余冠英 491
谈文艺批评&李广田 507
谈《阿Q正传》&吴组缃 510
鲁迅《秋夜》读记&毕奂午 520
《庄子·逍遥游》解歧&何善周 525
论秧歌剧的形式&艾青 546
韩愈复古运动的新探索&李嘉言 555
卜雨之辞&陈梦家 571
汉语句终词的研究&高名凯 578
讲史与咏史诗&张政烺 607
“文”义探原&季镇淮 652
隶事·声律·宫体——论齐梁诗&王瑶 665
《金瓶梅词话》引用宋元平话的探索&吴晓铃 684
《成相辞》与《击壤歌》&赵仲邑 705
上古汉语的SOV语序及定语后置&张清常 709
从“讽喻”到“闲适”——旧时代诗人的道路&叶兢耕 718
魏文帝《典论·论文》“齐气”解&范宁 724
论杜诗的用字&冯钟芸 729
论武丁时代的祀典刻辞&马汉麟 743
寿县出土楚器铭文研究&朱德熙 750
《西游记》里的道教和道士&高熙曾 767
国文科目说明书&戴元龄 771
周易卦名释义&林义光 775
《史记》决疑&李奎耀 786
赋中之别体&王宾阳 813
论言语&郭良夫 825
附录:1925—1952年清华大学中文系教职员名录 833
后记 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