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艰辛的探索与开拓——百年回眸 1
走进文通书局的历史 2
文通书局播下了第一粒种子 2
第一次浪潮 4
难见工业社会的影子 5
走出文通书局 7
“错位”年代 8
起锚 9
狂热的“大跃进” 10
第二次浪潮 12
摸着石头过河 15
打破制度坚冰 15
跳出“农、轻、重” 17
扩张冲动 17
第三次浪潮 20
解开“第二只手” 20
清洁生产 21
离土不离乡 22
第三次西进的鼓点 22
二、第N条道路——贵州工业化的惟一 24
涩涩的酸楚 25
“两山”归来再看山 25
“落后的增长”陷阱 27
贵州工业化还有多远? 28
新的困局 30
生态困局 30
选择失业 31
稀缺要素流失 33
“低廉”撑不起一片天 34
环境竞争力 35
打上“贵州标志” 38
三、把“信用贵州”奉献给世界——工业化的制度供给与创新 41
我们最缺的是什么 42
打开增长下面的潘多拉匣子 42
谁在透支和损害贵州的信用 43
把“信用贵州”献给你 46
打造“信用贵州”,树立贵州新形象 46
谁来保证信用通行证的权威 47
为信用立法 49
打造“信用政府” 50
重建企业信用 51
为信用“买单” 54
让信用进入家庭和生活 55
四、击破贫困连锁圈——可持续工业化战略 57
贫困连锁圈 57
锁在喀斯特地区的人口巨龙 58
资源消耗型经济 58
谁之过 59
击破贫困连锁圈 63
走出“德江模式” 63
富裕是最好的“避孕” 64
引入循环经济模式 66
循环经济的吸引力 66
“中国环保1号”在贵阳“破壳” 68
四位一体的制度组合优化 69
政府协调能力 70
政策组合与系统效率 71
五、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工业化的动力探索 73
感受信息化浪潮的涌动 74
信息化生活 74
点击www.Gzso.org 76
走进江南航天科技工业园 77
信息产业的脚步 78
数字鸿沟知多少 79
电脑试衣屋 79
西边传来细雨声 80
数字鸿沟在扩大 81
让星空不再遥远 82
抓住“龙头” 83
制造业信息化先行 84
贵阳信息港 86
六、构筑贵阳经济圈——工业化区域路径 87
青山挡不住,毕竟东流去 88
东部的“极化”效应 88
核心边缘区与小城市大农村 89
制度缺陷与战略偏差 92
机遇 94
贵阳经济圈构想 95
三板块 95
贵阳经济圈 96
在竞争与合作中寻找平衡 99
调整对外开放战略 100
北傍重庆 南联“两极” 100
加强省内三板块合作 102
强化增长极 102
七、产业集聚与产业融合——资源整合与产业竞争力 105
贵州产业竞争力“锋”在何处 106
工业竞争力 106
农业竞争力 108
服务业竞争力 109
突破传统 110
产业集聚的诱惑力 112
星星灯火 112
优势产业的基础 115
致命缺陷 116
产业创新与产业融合 117
产业融合的方式和条件 118
创新农业重建工业 118
八、“造飞机”与“做皮鞋”——工业化的技术选择 122
技术选择的潜在冲突 123
三种潜在冲突 123
跨级技术的反差与“贫困化的工业化” 124
不能盲目地追求“造飞机” 125
贵州也能“造飞机” 125
星星点灯 128
“军转民”企业盘点 128
再盘点 129
高新技术产业在行动 129
发展计划及实施 129
点燃创新知识经济的火炬 131
不应过高估计 132
寻找交集 134
不能忽视的现实 134
凸出先进适用技术 135
九、解开“乡村鸿沟”的困惑与迷惘——开辟农村工业化 137
不断扩大的乡村鸿沟 138
农民的腰包 138
土地及其回报 140
农村工业化差距及其影响 141
推动农村经济市场化 143
从封闭性经济走出 143
土地产权制度创新 144
农业产业化的使命与出路 147
遥远的星空 147
把龙头抬起来 149
合作与自强 150
乡镇企业的使命、危机与出路 152
暗潮汹涌 152
“苏南模式”的异化及其启示 155
走出辣椒城 156
十、摆脱“草根”命运——民营经济从配角到主角 159
小荷初露尖尖角 160
从配角到主角 160
对投资规模扩张的贡献 162
对工业发展的贡献 163
“落后的增长”的映射 165
城镇就业的发展比较 165
投资的发展比较 166
工业成长比较 167
从FDI入手 168
从了解并满足投资者需求入手 169
拆除篱笆墙 170
低成本效应 171
优质服务 172
十一、谁持彩练当空舞——相约2020年 173
遥想2020年 174
相约2020年之一:大陆31兄弟 178
起点的阶段性差距 178
十年磨一剑 180
地区基本格局 182
相约2020年之二:贵州,谁能拿到敲门砖 184
主要参考书目及资料 188
后记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