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生不息:中国文化的源与流 1
一、秩序的建立 3
二、“礼崩乐坏”的时代 6
三、大汉气象与魏晋风流 9
四、盛唐气象与衰世哀吟 12
五、内圣外王的转化 14
六、世俗化的活力 16
七、天崩地裂之际的文化选择 19
第二章 天人合一: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 21
一、天地为一气 23
二、阴阳的范畴 24
三、五行生胜说 26
四、五德终始与五行生胜说的政治应用 28
五、明堂制度与五行说的成熟 30
六、天人感应说对中国文化的渗透 31
七、“九州”和“五服” 33
第三章 天理与人伦:儒家对现实秩序的构建 36
一、克己复礼是为仁 36
二、慎终追远 39
三、中庸之道 41
四、修齐治平与人生的四个层次 42
五、从儒学到儒教 42
六、道统的确立 44
七、天理与人欲 45
八、人心与道心 47
九、心与理 48
十、对天理的质疑 51
十一、著书不为稻粱谋 52
十二、坚忍的实践 53
十三、“义利之辨” 55
第四章 在秩序之内逍遥:道家的天道与人道 57
一、不可言说的道 58
二、无为而无不为 59
三、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 60
四、水的智慧 62
五、老子的权谋 63
六、黄老之学 65
七、对老子的神化 67
八、无所待的逍遥 68
九、庄周晓梦迷蝴蝶 70
十、心斋和坐忘 72
十一、浑沌之死 73
十二、越名教而任自然 76
十三、“逍遥齐物追庄周” 78
第五章 天地轮回:佛教的世界观与中国的佛教信仰 80
一、佞佛与灭佛 81
二、达摩渡江与玄奘西游 84
三、菩提本无树 87
四、“机锋”与“棒喝” 89
五、人间净土 91
六、《盂兰盆经》与佛教伦理的中国化 93
七、观音菩萨形象的演变与佛教信仰的世俗化 95
八、中国化的寺庙与佛教信仰的中国化 99
九、因果观念与六道轮回 101
十、人间佛教与佛教的修行方法 106
第六章 与天地同寿:道教长生理想的转化 109
一、久闻海上有仙山 111
二、苍天已死黄天立 112
三、《抱朴子》对神仙思想的总结 115
四、道教体制的确立 118
五、神仙的谱系 119
六、法箓与斋坛 121
七、从“活死人墓”中走出的教派 123
八、净明道与三教合流 126
九、道教的方术 128
十、天地精华入一炉 134
十一、《太上感应篇》与民众道教 138
十二、无所不在的神灵 139
第七章 天命与人命:中国古代的命运观和神秘文化 142
一、一切都有数 142
二、天命与人命 143
三、不确定中的确定 145
四、命理之术 148
五、十二生肖无关命 151
六、堪舆术中的天人关系 152
七、对风水术的批判 158
八、神秘的星象 160
九、占星术中的阴阳五行 162
十、星相学的意外收获 167
十一、奇异的谣谚 170
第八章 汲天地之精华:中国人的生命观和养生学 177
一、巫医同源 177
二、医道与阴阳辨证 179
三、中医中的五行思想 181
四、治未病思想与古代的疾病观 183
五、四诊法中的阴阳五行 186
六、药食同源与古代的“经方”和“时方” 188
七、古代的四季养生思想 191
八、神强必多寿 195
九、像婴儿一样呼吸 196
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198
十一、房中养生中的阴阳之道 200
第九章 家国天下:中国古代的婚姻、家庭与政治 203
一、从家扩展为国 203
二、宗法制中家长的权力 205
三、作为家庭基础的婚姻 207
四、牛郎织女故事与典型家庭的形成 211
五、夫妇之道与男女之别 214
六、女性的贞节 217
七、姓氏的意义 222
八、“坐不更姓,行不改名” 226
九、为尊者讳,为亲者讳 229
十、名字中的辈分标示 230
十一、赢得生前身后名 232
第十章 从生到死:古代中国的人生礼仪 234
一、无所不在的礼 234
二、生育礼仪 235
三、成人之道 238
四、夫妇相合之礼 240
五、对逝者的哀悼 242
六、饮食之礼 246
七、衣饰中的礼 248
第十一章 日月流转:中国古代的节日礼俗 251
一、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 252
二、端午节:万古传闻为屈原 253
三、清明节:寒食东风御柳斜 256
四、七夕节:不道人间巧已多 258
五、中秋节:千里共婵娟 261
六、重阳节:菊花须插满头归 263
第十二章 揭天地之秘:汉字的源流和奥秘 265
一、仓颉传说与汉字起源 265
二、“六书”与造字之本 267
三、甲骨文的发现 269
四、字形的演变 270
五、汉字的构成 271
六、文字中的玄机 272
七、“枼子格”的故事 275
八、离合增减测吉凶 276
九、汉字中的五行 277
第十三章 法天相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和精神 281
一、建筑中的天人合一 281
二、建筑的伦理 283
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84
四、“城市山林,壶中天地” 285
五、三维的中国画 287
六、前有宅,后有园 287
七、建筑的人本主义 288
第十四章 天地之和:中国古代音乐的精神内核 290
一、有德之音方为乐 290
二、乐与天道 291
三、情韵与意境 293
四、五音十二律 294
五、八音和谐 295
六、“六代乐舞” 299
七、“相和”和“鼓吹” 300
八、大曲和小曲 301
九、《阳关三叠》 303
十、说唱音乐 305
第十五章 天文与人文:中国书法的艺术精神 308
一、黑白之道 308
二、有生命的线条与意境之美 309
三、从谨严到狂放的书体流变 311
四、书法风格与时代精神 312
五、书法的人格理想 314
六、天下第一行书 315
七、文房四宝 317
第十六章 以形媚道:中国画的艺术和精神 319
一、以形媚道 319
二、空故纳万境 320
三、中国画中的形与意 321
四、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322
五、画品与人品 323
六、中国画中的线与墨 324
七、写竹还与八法通 326
八、卧游以澄怀观道 326
九、世俗风情、人物精神与花鸟神韵 329
十、要留清气满乾坤 334
第十七章 天地镜像:中国古代文学的境界追求 337
一、诗的国度 337
二、境界的追求 339
三、诗骚传统 340
四、从台阁到江山 342
五、从声诗到小唱 343
六、乐府精神 344
七、勾栏瓦肆与说话艺术的兴衰 346
八、粉墨人生与程式化的戏曲美学 349
九、优孟衣冠与综合的艺术 350
十、“花部”与“雅部”之争 354
十一、从昆曲到京戏 356
后记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