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综合报告 4
第一章 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综合报告 4
一、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念 4
(一)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概念 4
(二)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6
(三)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几个关系问题 8
二、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 12
(一)指标体系设计 15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数量界限的确定 16
(三)到2020年昭通市主要指标可能实现预测 16
(四)统计评价方法 22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简要分析 23
三、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26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回顾 26
(二)当前昭通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 36
(三)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途径 42
(四)以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0
第二部分 人口与经济社会 58
第二章 人口与资源环境 58
一、人口与资源 58
(一)昭通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情况 58
(二)妥善处理人口增长与资源过度利用的关系 62
二、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65
(一)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 65
(二)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67
(三)人口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70
三、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考 71
(一)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71
(二)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考 73
第三章 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78
一、人口发展情况 78
二、经济发展情况 79
(一)经济发展情况 79
(二)经济发展主要指标与人口增长的比例关系 82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82
(一)普六、普九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文盲的目标正逐步实现 83
(二)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 83
(三)妇女地位明显提高,儿童权利得到保障,老年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84
四、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增长的关系 84
五、处理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问题的思考 86
第四章 新世纪人口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88
一、新世纪昭通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88
(一)新世纪昭通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88
(二)新世纪昭通人口发展分析 89
二、新世纪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 94
(一)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 94
(二)新世纪昭通人口发展意见 102
三、未来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考 108
(一)昭通市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压力 108
(二)以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10
第五章 昭通市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测评 114
一、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概念 114
二、指标体系设计 117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117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数量界限的确定 119
(三)到2020年昭通市主要指标可能实现预测 119
(四)统计评价方法 124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简要分析 126
(六)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度 128
三、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几个关系问题 128
(一)人口与经济关系问题 128
(二)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 129
(三)人口负债与人口红利 130
(四)人口观与人口政策 131
第三部分 人口发展报告 135
第六章 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135
一、人口发展战略目标 135
(一)人口发展战略目标 135
(二)基本判断 137
(三)战略思路 137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138
(一)降低生育水平时期 138
(二)稳定低生育水平时期 142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人口形势与严峻挑战 143
(一)人口发展的成就与经验 143
(二)人口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146
四、战略措施和政策建议 153
(一)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人口发展目标 153
(二)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优先开发人力资源 153
(三)着力解决人口结构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154
(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引导人口有序迁移和合理分布 155
(五)加强人口发展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155
(六)切实加强对人口发展事业的领导 156
第七章 人口发展回顾 157
一、自然环境及地理位置 157
二、行政区划及人口分布 157
(一)行政区域人口分布极不均匀 158
(二)人口密度差异较大 158
(三)全市11县(区)人口规模悬殊较大 158
三、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人口现状 159
(一)人口总量及其变化 159
(二)家庭稳定,家庭户规模逐年缩小 162
(三)人口的年龄构成 162
(四)人口性别比呈上升趋势 163
(五)人口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扫除青壮年文盲任重而道远 163
(六)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较快,回族已成为继汉族后的主体民族 165
(七)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165
四、昭通人口发展的主要问题 166
(一)人口基数大 166
(二)科技发展水平较低 166
(三)贫困人口多 166
(四)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167
五、新中国成立以来昭通人口的变迁 167
(一)人口总量的发展变化 168
(二)全市县、区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171
第八章 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及人口老龄化 174
一、人口年龄结构现状 174
二、人口的性别构成 180
(一)昭通人口性别比的构成及其变化 180
(二)出生婴儿性别比 181
三、人口老龄化 184
(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 184
(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86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188
第九章 生育水平和人口控制 191
一、生育水平现状 191
(一)昭通市妇女生育水平概况 191
(二)昭通市“三率”在云南省的位次和标准化分析 195
二、影响生育水平的因素 196
(一)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决定性因素 196
(二)计划外生育是造成人口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 198
(三)影响县区生育水平的因素 201
三、对策 206
(一)扼制两头,控制中间 206
(二)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切实保证《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贯彻实施 206
(三)加速农村人口的转移 206
(四)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 207
第十章 婚姻与家庭 208
一、昭通市人口婚姻状况及其特点 208
(一)未婚人口的状况 209
(二)已婚人口状况 211
(三)丧偶人口的变化受社会经济的影响 213
(四)离婚人口状况 213
二、昭通市人口家庭状况及特征 214
第十一章 人口素质研究 216
一、人口素质的现状 216
(一)文化素质 216
(二)健康素质 218
二、昭通市人口素质不高 218
(一)文化素质不高 218
(二)健康问题不容乐观 220
三、妇女的受教育情况及其文化素质 221
(一)妇女文化素质状况及其影响 221
(二)妇女文化素质高低影响妇女自身社会地位的提高 221
(三)母亲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着儿童的健康成长 222
四、提高昭通人口素质的思考 222
(一)贯彻计划生育国策,控制人口增长 223
(二)以人为本,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224
(三)改善卫生条件,提高人口身体素质 224
第十二章 劳动就业状况 225
一、劳动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和构成 225
(一)劳动力资源的基本情况 226
(二)人力资源就业面临的问题 228
二、人力资源开发 229
(一)进一步强化农村义务教育,最大限度地遏制新文盲的产生 229
(二)积极发展教育和职业培训,进一步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 230
(三)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劳动力吸纳容量 230
(四)努力贯彻小城镇发展战略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出路的长久之计 230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231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分析 231
(二)家务劳动力绝对量继续上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显现出来 232
(三)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 232
第十三章 人口与城镇化 236
一、关于人口城镇化问题研究 236
(一)人口城镇化的概念 236
(二)人口城镇化进程 236
(三)经济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 237
二、昭通市区小城镇发展情况 238
(一)昭通市区小城镇发展状况 238
(二)昭通市区城镇化与农村经济 240
三、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的相互关系 242
(一)乡镇企业是小城镇发展的新动力 242
(二)把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244
四、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和地区差异 244
五、影响人口城镇化因素分析 252
(一)生产力水平低,工业化程度低,二、三产业发展不充分 253
(二)长期“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造成的结果 253
(三)城镇功能建设严重滞后,各项改革滞后,不能适应乡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要求 253
(四)受传统观念束缚,农民自觉自愿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主动性较差 254
(五)自然条件的影响 254
六、人口城镇化的趋势及基本模式 254
(一)人口城镇化的趋势及模式 254
(二)在推进城镇化中应遵循的原则和城镇化模式的选择 255
第四部分 人口与计划生育 260
第十四章 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历程与主要成就 260
一、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思想 260
(一)世界人口思想 260
(二)中国人口思想 262
二、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发展历程与主要成就 263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计生工作的开展历程 264
(二)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计生工作的主要成就 265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计生工作的基本经验 267
第十五章 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形势与特点 270
一、新时期人口形势和人口问题 270
(一)低生育水平还不稳定 270
(二)人口规模过大并继续增长 272
(三)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呈现高峰 273
(四)人口老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 274
(五)人口素质亟待提高 275
(六)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 276
(七)迁移与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277
二、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279
(一)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巨大压力 279
(二)人口增长加剧了资源供给的危机 280
三、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81
(一)基层基础工作仍需加强 281
(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队伍素质亟待提高 282
(三)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282
(四)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措施难以到位 282
(五)人口问题应当引起应有的重视 283
(六)对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复杂性认识不足 283
四、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任务 283
(一)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283
(二)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协调 285
(三)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 286
第十六章 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 288
一、三不变、三为主、三结合和两个转变的地位和作用 288
(一)“三不变”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 288
(二)“三为主”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方针和阶段性工作目标 291
(三)“三结合”是维护广大育龄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 293
(四)实现“两个转变”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296
二、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 298
(一)建立和完善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的必要性 298
(二)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的内涵 299
(三)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的要求 301
三、深入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 302
(一)推进综合改革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303
(二)推进综合改革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304
第十七章 全面推进综合改革 加快建立工作新机制 307
一、认真总结“十五”期间开展综合改革、建立工作新机制取得的重要进展和基本经验 307
二、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工作新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11
三、准确把握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工作新机制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314
四、切实加强对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工作新机制的领导 319
第十八章 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加强宣传 322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制建设 322
(一)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制建设三个发展阶段 322
(二)昭通贯彻落实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情况 323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 326
(一)稳定现行生育政策 326
(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 328
三、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329
(一)宣传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329
(二)宣传教育工作内容与任务 332
(三)宣传教育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335
(四)宣传教育工作改革创新 339
第十九章 开展计生优质服务,建立新的财政投入体制 341
一、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341
(一)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内涵 341
(二)优质服务的目标 341
(三)优质服务的主要内容 342
(四)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 343
二、加快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的财政投入体制 345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公共支出 345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投入的现状 345
(三)加快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新的财政投入体制 348
(四)规范公共支出的基本项目 349
三、妇女信息系统建设 351
(一)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基本思路 351
(二)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框架 352
(三)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基本要求 356
四、发展生殖健康产业 357
(一)生殖健康产业的概念 357
(二)发展生殖健康产业的意义和前景 358
(三)生殖健康产业的发展战略 359
参考文献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