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转换立场:知识和意义的双重关注 1
二、建立文化语境:空间的拓展和意义的增殖 6
三、“诗无达诂”,“以意逆志”——立足传统诗学,融会中西理论 12
四、关于应制诗的几个问题 20
上编 文化语境中的应制诗 29
第一章 作为意识形态建构的应制诗 29
第一节 《诗经》的意识形态功能 37
第二节 孔子对诗歌功能的新阐发:意识形态功能的转化和强化 49
第三节 从“美刺两端”到“纯粹颂美”:汉儒诗学话语和汉大赋的演变 60
第四节 应制诗中的意识形态功能及其向应试诗的转移 70
第二章 作为象征符号的应制诗 81
第一节 应制诗的仪式化和符号化 81
第二节 公共领域和精英团体:应制诗仪式符号化的社会原因 88
第三节 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应制诗成为象征符号的心理学原因 98
第三章 作为文化资本的应制诗 106
第一节 应制诗的模式化 106
第二节 应制诗:一种优质的文化资本 112
第四章 作为政治风向标的应制诗 121
第一节 从应制诗看儒学与政权的接近和疏离 122
第二节 从访寺应制诗看佛教的社会政治地位及其与儒学的关系 139
下编 诗学语境中的应制诗 165
第五章 应制诗的起源和嬗变 165
第一节 应制诗的起源 165
第二节 唐前应制诗风流变 173
第三节 初唐应制诗风格的递嬗 190
第四节 盛唐至五代应制诗风的演进 199
第六章 形式美学视域中的应制诗 210
第一节 应制诗的遣词特点 213
第二节 舞台美术效果和现场表演感 223
第三节 应制诗的装饰效果 228
第四节 传播学视界中应制诗的形式美 238
第七章 应制诗的类别及特点 249
第一节 应诏、应令和应教诗的区别及特点 249
第二节 四言应制诗和祖饯应制诗的“冒头”特色及其成因 260
第八章 应制诗在诗歌史上的贡献 270
第一节 应制诗对和诗发展的影响 271
第二节 应制诗与五言诗的律化 283
第三节 应制咏物诗对咏物诗的影响 298
第四节 应制诗对诗歌用典的影响 309
参考文献 318
后记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