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地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应俊生,陈梦玲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47806807
  • 页数:59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地球板块运动对大陆植被分布的影响为背景,结合运用化石证据与实地考察数据,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情况和分布规律,中国具有北半球最高程度物种多样性的原因,特有性及特有现象中心的成因,植物群落组成种类的成分及其历史。本书还讨论了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的发生发展。书中有150余幅插图,其中大部分是植物分布地图,另有七十多幅列表,均为中国植物区系分布和演化研究的宝贵资料。

第1章 概论 1

1.1 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及趋势 1

1.1.1 植物区系地理学 1

1.1.2 生态植物地理学 2

1.1.3 历史植物地理学 3

1.1.4 染色体地理学 6

1.2 植物地理学研究简史 6

1.3 影响中国植物地理分布的自然因素 12

1.3.1 历史因素 12

1.3.2 生态因素 13

第2章 中国裸子植物区系地理 15

2.1 中国裸子植物的基本情况 15

2.2 现存种类的丰富性、特有性及其生活型 18

2.3 属的现代地理分布及其分布区类型 19

2.3.1 水平分布 19

2.3.2 垂直分布 19

2.3.3 属的分布区类型 19

2.4 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 20

2.5 中国裸子植物时间和空间的地理分布 30

2.5.1 苏铁科(Cycadaceae) 31

2.5.2 银杏科(Ginkgoaceae) 31

2.5.3 松科(Pinaceae) 31

2.5.4 杉科(Taxodiaceae) 43

2.5.5 柏科(Cupressaceae) 50

2.5.6 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 54

2.5.7 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 56

2.5.8 红豆杉科(Taxaceae) 57

2.5.9 麻黄科(Ephedraceae) 60

2.5.10 买麻藤科(Gnetaceae) 60

2.6 中国裸子植物区系中的特有现象 63

2.6.1 属的特有现象 63

2.6.2 种的特有现象 65

第3章 中国被子植物区系地理 68

3.1 中国被子植物的基本情况 68

3.1.1 科的数目和大小 68

3.1.2 中国被子植物区系的主体 79

3.2 中国现存的原始被子植物 80

3.2.1 中国现存原始被子植物类群的分布区类型 80

3.2.2 中国现存原始被子植物的时空分布 82

3.3 中国植物区系和植被中重要科或属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119

3.3.1 壳斗科(Fagaceae)的时空分布 119

3.3.2 杜英科(Elaeocarpaceae)的时空分布 124

3.3.3 山矾科(Symplocaceae)的时空分布 124

3 3.4 山茶科(Theaceae)的时空分布 125

3.3.5 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的时空分布 126

3.3.6 杨梅科(My ricaceae)的时空分布 129

3.3.7 芸香科(Rutaceae)的时空分布 130

3.3.8 八角枫科(A1angiaceae)的时空分布 131

3.3.9 桦木科(Betulaceae)的时空分布 132

3.3.10 榆科(Ulmaceae)的时空分布 135

3.3.11 槭树科(Aceraceae)的时空分布 137

3.3.12 胡桃科(Juglandaceae)的时空分布 139

3.3.13 清风藤科(Sabiaceae)的时空分布 142

3.3.14 省沽油科(Staphyleaceae)的时空分布 143

3.4 中国被子植物区系中的特有现象 145

3.4.1 特有现象及其意义 145

3.4.2 中国被子植物区系中的特有科 146

3.4.3 中国被子植物区系中的特有属 147

3.4.4 特有现象中心及其成因 157

3 5 特有属的化石记录及其意义 160

第4章 中国种子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168

4.1 中国种子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 169

4.1.1 中国是北半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 169

4.1.2 中国具有北半球最丰富的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原因 170

4.1.3 中国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及其特有性 171

4.2 人为活动对华中神农架地区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 175

4.2.1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因素 175

4.2.2 神农架地区的物种多样性 176

4.3 神农架地区的生态系统多样性 193

4.3 1 形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本条件 194

4.3.2 生态系统多样性 195

4.3.3 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分析 195

4.4 森林采伐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 199

4.4.1 对不同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200

4.4.2 对植物群落生活型结构的影响 201

4.4.3 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特有性程度及其采伐后的变化 203

第5章 中国区域植物地理 206

5.1 植物群落调查基本方法 206

5.1.1 选择样地的几点要求 206

5.1.2 最小样方面积 206

5.1.3 样方记载的内容 208

5.1.4 植被类型的描述 211

5.2 秦岭太白山地区的植物区系和植被 215

5.2.1 秦岭的形成历史及气候特点 215

5.2.2 秦岭太白山地区植物区系分析 217

5.2.3 主要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 229

5.2.4 主要植物群落及其基本特点 243

5.2.5 植被和植物区系历史的初步分析 247

5.2.6 讨论与结论 249

5.3 重庆金佛山地区的植物区系和植被 250

5.3.1 较大科的分析 250

5.3.2 属分布区类型的分析 253

5.3.3 种的分析 284

5.4 中国台湾种子植物区系的性质、特点及其与大陆植物区系的关系 290

5.4.1 台湾形成的地质历史及气候条件 290

5.4.2 台湾地区植物区系分析 292

5.4.3 植物群落优势种的分析 336

5.4.4 讨论与结论 342

第6章 植被和植物区系 343

6.1 植物群落的地理分布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343

6.2 植物群落组成种类的分析 345

6.2.1 太白红杉植物群落 345

6.2.2 巴山冷杉植物群落 355

6.2.3 锐齿槲栎植物群落 377

6.2.4 亮叶水青冈植物群落 403

6.2.5 褐叶青冈植物群落 443

第7章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的发生与发展 463

7.1 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及其与植物地理学的关系 463

7.1.1 劳亚古陆的解体 467

7.1.2 冈瓦纳古陆的解体 468

7.2 中国境内存在冈瓦纳古陆 468

7.2.1 古动物的证据 468

7.2.2 植物的证据 469

7.3 中国气候的历史变迁 473

7.4 被子植物的起源 477

7.5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中热带科的分布区类型及其分析 479

7.5.1 泛热带分布科 487

7.5.2 热带亚洲-大洋洲和热带美洲(南美洲和墨西哥)分布科 494

7.5.3 热带亚洲-热带非洲-热带美洲(南美洲)分布科 496

7.5.4 热带、亚热带亚洲-热带美洲间断分布科 500

7.5.5 热带亚洲、非洲和热带大洋洲间断分布科 501

7.5.6 热带亚洲-热带大洋洲间断或连续分布科 503

7.5.7 热带亚洲-热带非洲间断或连续分布科 506

7.6 热带分布科在森林植被类型中的分布及其意义 508

参考文献 519

植物分布区图索引 568

植物中文属名索引 572

植物拉丁文属名索引 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