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玉米病害及其防治 1
一、玉米病害发生和危害概况 1
(一)主要病害种类和危害程度的变化 1
(二)玉米品种更换与病害发生的关系 2
(三)玉米病害生理小种的演变与抗病品种选育 3
二、苗期病害 4
(一)玉米苗期猝倒病 4
(二)玉米苗枯病 5
三、叶部病害 6
(一)玉米小斑病 6
(二)玉米大斑病 9
(三)玉米弯孢霉叶斑病 11
(四)玉米褐斑病 12
(五)玉米矮花叶病 13
(六)玉米粗缩病 15
(七)玉米锈病 17
(八)玉米圆斑病 18
(九)玉米霜霉病 19
(十)玉米条纹矮缩病 20
(十一)玉米黑条矮缩病 22
四、茎部病害 23
(一)玉米黑束病 23
(二)玉米干腐病 24
(三)玉米细菌性茎腐病 26
(四)玉米细菌性枯萎病 27
五、根和茎基部病害 29
(一)玉米茎基腐病 29
(二)玉米全蚀病 34
(三)玉米纹枯病 37
(四)玉米根结线虫病 38
六、穗部和粒部病害 39
(一)玉米瘤黑粉病 40
(二)玉米丝黑穗病 43
(三)玉米镰刀菌穗粒腐病(粉腐病) 44
(四)玉米赤霉菌穗粒腐病 45
七、贮藏期病害 46
玉米腐烂病 46
八、真菌毒素和真菌毒素病害 47
(一)主要毒素及其危害 47
(二)真菌毒素和毒素病害防除方法 50
九、玉米主要病害抗病性鉴定方法 50
(一)玉米大斑病抗性鉴定 51
(二)玉米小斑病抗性鉴定 52
(三)玉米茎基腐病(青枯病)抗性鉴定 54
(四)玉米黑粉病抗性鉴定 56
(五)玉米粗缩病抗性鉴定 57
(六)玉米矮花叶病抗性鉴定 58
(七)玉米丝黑穗病抗性鉴定 60
第二章 玉米害虫及其防治 62
一、玉米害虫发生与防治的演进 62
(一)玉米害虫种群结构的变化 62
(二)玉米被害部位的变化 63
(三)防治技术的变化 64
二、苗期害虫 64
(一)瑞典杆蝇 64
(二)玉米黄呆蓟马 66
(三)灰飞虱 68
(四)大青叶蝉 69
三、食叶害虫 70
(一)玉米蚜 70
(二)玉米叶螨 72
(三)黏虫 74
(四)红腹灯蛾 76
(五)玉米铁甲虫 77
(六)甜菜夜蛾 79
(七)蝗虫类 81
四、蛀茎和穗部害虫 82
(一)亚洲玉米螟 82
(二)高粱条螟 86
(三)桃蛀螟 88
(四)棉铃虫 89
(五)大螟 90
(六)白星花金龟 92
(七)蛀茎及穗部害虫防治方法 92
五、地下害虫 94
(一)蛴螬类 94
(二)地老虎类 99
(三)蝼蛄类 107
(四)金针虫类 110
(五)蟋蟀类 114
(六)玉米旋心虫 116
(七)玉米耕葵粉蚧 117
(八)二点委夜蛾 118
(九)根土蝽 119
(十)地下害虫的综合治理 120
六、贮粮害虫 122
(一)玉米象 124
(二)谷蠹 126
(三)麦蛾 127
(四)谷象 129
(五)大谷盗 130
(六)锯谷盗 132
(七)长角扁谷盗 133
(八)赤拟谷盗 135
(九)印度谷螟 136
(十)粉斑螟 138
(十一)米黑虫 139
(十二)腐嗜酪螨 140
(十三)贮粮害虫的综合治理 141
第三章 玉米缺素症及其他灾害 146
一、玉米缺素症 146
(一)大量元素缺少症 147
(二)中量元素缺少症 149
(三)微量元素缺少症 151
二、药害和肥害 154
(一)药害 154
(二)肥害 155
三、气候及其他灾害 156
(一)旱害 156
(二)涝害 156
(三)风雹灾害 157
(四)鸟、鼠害 158
第四章 玉米田杂草及防除 158
一、玉米田杂草的分布及危害 158
(一)农田杂草的分类 158
(二)玉米田杂草的分布和主要群落 161
(三)杂草对玉米的危害 163
二、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 165
(一)杂草的生物学特性 165
(二)杂草的发生规律 167
三、玉米田杂草主要种类 167
(一)禾本科杂草 167
(二)莎草科杂草 169
(三)阔叶杂草 170
四、杂草的防除技术 177
(一)杂草的综合治理策略 177
(二)玉米田杂草主要防除方法 177
(三)除草剂的应用技术 179
第五章 玉米害虫主要天敌 187
一、捕食性天敌 187
(一)瓢虫 187
(二)草蛉 191
(三)食蚜蝇 193
(四)食虫椿象 194
(五)食虫虻 196
(六)螳螂 196
(七)蜘蛛 196
(八)捕食螨 199
二、寄生性天敌 199
(一)赤眼蜂 199
(二)腰带长体茧蜂 203
(三)蚜茧蜂 205
(四)棉铃虫齿唇姬蜂 206
(五)广大腿小蜂 206
(六)土蜂 207
(七)寄生蝇 208
三、昆虫病原微生物 209
(一)蚜霉菌 209
(二)白僵菌 210
(三)微孢子虫 211
(四)苏云金杆菌(Bt) 212
第六章 玉米田常用农药 214
一、农药基本概念 214
(一)玉米田农药使用特点 214
(二)农药的作用方式 214
(三)农药的剂型和药害 216
(四)农药的安全防护 217
(五)农药的换算 218
二、杀虫剂 218
(一)白僵菌 218
(二)Bt制剂(苏云金杆菌) 220
(三)阿维菌素 221
(四)多杀菌素(菜喜、催杀) 221
(五)灭幼脲(灭幼脲3号、苏脲1号) 222
(六)噻嗪酮(扑虱灵、优乐得) 223
(七)吡虫啉 223
(八)啶虫脒(莫比朗) 224
(九)抗蚜威(辟蚜雾) 224
(十)噻螨酮(尼索朗) 225
(十一)速螨酮 226
(十二)杀虫双 226
(十三)甲氰菊酯(灭扫利) 227
(十四)三氟氯氰菊酯(功夫、氟氯氰菊酯) 227
(十五)辛硫磷(倍腈松、肟硫磷、腈肟磷) 228
(十六)毒死蜱(乐斯本) 229
(十七)敌敌畏(DDVP) 230
(十八)敌百虫 231
(十九)甲基异柳磷 231
(二十)甲萘威(西维因、胺甲萘) 232
三、杀菌剂 233
(一)井冈霉素(有效菌素) 233
(二)农用链霉素 233
(三)三唑酮(粉锈宁、百理通) 234
(四)多菌灵(苯并咪唑44号、棉萎灵) 235
(五)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 235
(六)代森锰锌 236
(七)甲霜灵(瑞毒霉、雷多米尔) 236
(八)福美双 237
(九)百菌清(达科宁) 238
(十)异菌脲(扑海因、咪唑霉) 238
(十一)腈菌唑(叶斑清、灭菌强、特菌强) 239
(十二)烯唑醇(速保利、特天唑) 239
四、种衣剂 240
(一)戊唑醇(立克秀、富力库、菌力克) 240
(二)咯菌腈(适乐时) 241
(三)烯唑醇(速保利、特普唑) 242
(四)萎锈·福美双(卫福) 243
(五)福·克 244
(六)喀菌腈·霜灵(满地金) 244
(七)吡虫啉(高巧) 245
(八)高效氟氯氰菊酯(保德) 246
(九)阿克泰 246
(十)其他药剂 247
五、除草剂 247
(一)乙草胺(禾耐斯、消草胺) 247
(二)丁草胺(灭草特、去草胺、马歇特) 248
(三)甲草胺 248
(四)异丙甲草胺(都尔) 249
(五)莠去津(阿特拉津、草脱净、盖萨普林) 250
(六)氰草津(百得斯、草净津) 251
(七)烟嘧磺隆(玉农乐、烟黄隆) 251
(八)玉嘧磺隆 252
(九)溴苯腈(伴地农) 253
(十)麦草畏(百草敌) 253
(十一)二甲戊乐灵(除草通、施田补) 254
(十二)草甘磷(农达、镇草宁) 255
(十三)百草枯(克芜踪、对草快、百朵) 256
(十四)噻磺隆(阔叶散) 256
(十五)乙·莠(乙阿合剂、乙莠水) 257
(十六)乙宝桶混剂 257
(十七)阿宝桶混剂 258
(十八)异甲·莠去津(都阿混剂) 259
(十九)嗪酮·乙草胺 259
第七章 玉米病虫草害的调查与统计 260
一、田间调查方法 260
(一)取样方法 260
(二)取样单位和数量 262
二、调查结果的计算 263
(一)被害率的计算 263
(二)虫口和杂草密度计算 263
(三)蚜虫变动系数计算 264
(四)天敌寄生率计算 264
(五)被害指数计算 264
三、病虫草害防治试验与效果调查 265
(一)试验方法 265
(二)效果调查 266
(三)防治效果的计算公式 266
四、玉米抗病性调查与鉴定 270
第八章 玉米病虫草害的综合治理 271
一、防治策略 271
二、综合治理的主要方法 273
(一)植物检疫 273
(二)农业防治法 273
(三)生物防治法 274
(四)物理机械防治法 275
(五)化学防治法 276
三、玉米病虫害综合治理措施 277
(一)苗期病虫草害的防治 277
(二)穗期病虫草害的防治 279
(三)花粒期病虫草害的防治 280
主要参考文献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