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辑 专论 4
Ⅰ 4
澳大利亚现代主义文学为何姗姗来迟 4
当代澳大利亚小说流派 15
澳大利亚短篇小说的发展走向 35
澳洲文学史上的“怀特时代” 46
论劳森及其短篇小说 58
评澳大利亚殖民主义时期文学 78
论澳大利亚“新浪潮”戏剧运动 89
一位追求独立人格的女性——论《我的光辉生涯》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104
澳大利亚文学简论 114
《澳大利亚文学史》后记 131
Ⅱ 138
译者的风格 138
解读《简·爱》 143
魅力无限的《简·爱》 150
重译欧·亨利 157
特立独行的王尔德 162
于准确中见灵活——第三届戈宝权文学翻译奖一等奖译文点评 167
传达原作的风格——第四届戈宝权文学翻译奖一等奖译文点评 174
力戒浮躁狠下苦功——卡西欧翻译大奖赛译文点评 182
英国散文纵横谈——《英国散文选读》前言 187
Ⅲ 202
思辨缺席 202
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 205
二十一世纪的外语人才 216
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英语教学谈之一 224
好的作文是“写”出来的——英语教学谈之二 230
英语学习的功夫主要在于课外——英语教学谈之三 236
学会通过阅读获取信息——谈《阅读教程》的编写思路 243
中国人究竟应该怎样学外语?——贺《外国语》创刊三十周年 249
下辑 散论 256
Ⅰ 256
缺乏“批评”的外国文学批评 256
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对出版名著“简写本”和“节本”的看法 260
“跳舞”和“打蛋”——漫谈《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艺术 263
鲜活的露辛达 266
坚持批评的独立人格——撰写《澳大利亚文学史》的一点感触 270
一部新意迭出的文学史 273
近距离接触文学 275
文学不应该缺席外语教学——《外国文学欣赏与批评》序 277
怀特的启示 279
“异类”形象——澳大利亚文学中的华人 282
知难而进的梁中贤 284
怀特研究的新视角 286
多面的凯里 288
怀特的怪异性 290
民族身份的不倦探求者——读《从滞定到流动》 292
执着于孤独和寂寞的徐晓东 294
Ⅱ 298
翻译观应该是多元的——兼谈翻译中的“点烦” 298
翻译中的“灵气” 301
翻译断想——《简·爱》第二版后记 303
被抄袭的尴尬 305
译坛问题的症结何在? 307
翻译家的摇篮 309
是“麦琪的礼物”吗? 312
百年上海翻译 314
求新求变不停步 318
Ⅲ 322
流动的书斋 322
书,也可以这样读 324
英语阅读也轻松 326
有感于“躺着学英语” 329
目中有“人” 331
应当重视母语学习 334
有袋类动物的王国 336
苦心孤诣做学问 338
重视阅读 342
长者风范——忆王公 345
许国璋《英语》和许国璋教授 349
大洋洲之风(代后记)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