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五四文学传统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1
第一节 五四文学传统:嬗变与建构的当代意义 1
第二节 文学革命:新文学历史的原点 16
第三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在哪里? 28
第四节 反思五四必须坚持现代性的立场 37
第五节 启蒙主义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 46
第六节 革命现代性与中国左翼文学 59
第七节 国学热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75
第八节 商品拜物教与作家的创作心态 86
第二章 俄苏文学文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98
第一节 20世纪中国文学接受外来影响及其经验 98
第二节 “革命文学”论争与俄苏文学文论传播中的期刊 111
第三节 二三十年代文学论争与俄苏文学传播中的期刊 126
第四节 “两个口号”论争与俄苏文学文论传播中的期刊 153
第五节 50年代文艺论争与苏联文论传播中的《文艺报》 163
第六节 巴赫金接受中的主体性问题与巴赫金形象 177
第七节 中国先锋批评与俄国形式主义 189
第三章 作家的观念与小说的风格 208
第一节 中国现代浪漫小说的怀乡意识 208
第二节 闻一多在书信中所呈现的人格 222
第三节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联想 236
第四节 汪曾祺小说的悲剧意味 249
第五节 张承志小说里的男权意识 260
第六节 余华小说人物的受虐倾向与权力欲望 274
第七节 迁徙的经验与现代化的梦想 285
第八节 九十年代城市小说的三种表述 299
第四章 文本的意义与表现的形式 313
第一节 《寒夜》:文本的裂隙与风格的成熟 313
第二节 沈从文小说《静》的空间形式 324
第三节 《萧萧》、《丈夫》等小说的版本问题 335
第四节 《红日》的“狂欢”叙事与革命战争想象 348
第五节 毕飞宇的《玉米》:女人的命运与政治 362
第六节 《张默诗选》:从狂野回归澄明的 374
第七节 龙志毅的《政界》:彩笔写春秋 382
第五章 鲁迅研究的新视点 389
第一节 鲁迅小说的时间意识 389
第二节 《长明灯》的空间形式与意义生成 405
第三节 《野草》的时间意识 418
第四节 《祝福》与鲁迅启蒙主义观念的转变 432
第五节 鲁迅和茅盾的小说创作与时代精神 441
后记 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