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3
方松华:追寻“中国模式”背后的文明力量 3
范玉刚:“文化兴国”战略还远吗 7
万俊人:中国文化的当下与前景 11
刘汉俊:文化的力量 14
钱建强:在自觉中开创文化新生命 16
王韩民:如何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软实力 19
张冠梓 胡楠阳:怎样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27
蔡建国:上海世博会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构建 29
第二编 35
蔡武: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35
《求是》评论员:把文化体制改革引向深入 大力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 40
《人民日报》评论员:把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43
《前线》评论员:更扎实有力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45
蒋建国: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47
汪俊:坚持“四个一起抓”推动文化科学发展 51
李春华:“十二五”文化发展的两个战略目标 55
张江:真转真改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害 59
孙兰英: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路径 64
第三编 69
蔡武:文化产业进入发展新时期 69
赵少华: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72
厉无畏:以创意产业推动文化创新 78
周文彰:文化产业要科学发展 83
任贤良:积极探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之路 86
祁述裕:正确认识文化产业的GDP 96
范周:文化建设的新思考 100
卢晶颖: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比较 104
周正刚:科学区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107
张晓明:“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109
陈少峰: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 111
第四编 117
邢贲思:划清重大界限 筑牢思想防线 117
高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新见 120
严书翰:用什么来重塑主流 125
靳铭:延安时期共产党人的事业观 129
杨兴华:主流文化边缘化的成因与对策 134
刘亚洲:弘扬优良传统 坚定正确信仰 138
贺捷生:今天谈信仰为何变得沉甸甸 142
金一南:追寻信仰的力量 145
王明方:与党员干部谈理想信念 147
张健:新时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 149
第五编 155
李忠杰: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155
许嘉璐: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 162
石仲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165
陈晋:三读《毛泽东传》 172
聂运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经验 175
郑晓亮:东方雄师与民族振兴 179
李继耐:铭记伟大斗争 汲取智慧力 185
王松: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很有必要 191
王能宪:以文化人 以人化文 193
李中华:国学的核心价值和软实力建设 198
王文章:增强“非遗”保护的文化自觉 204
第六编 211
李君如:从“学习”到“学习型”一字之变的深意 211
李忠杰:知识分子与战略问题 213
《求是》评论员:人才是强国之本 218
陈晋:毛泽东同志关于以谦虚之心学习历史的名言 220
叶小文:知识分子都应“以天下为己任” 226
胡鞍钢:从人口大国到人才强国 228
郑欣淼:一些官员有文凭不一定有文化 231
张希贤:改革创新学习制度 让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充满活力 234
蔡霞:怎样使领导干部能有效地学习 240
第七编 245
李慎明:从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认清新自由主义的危害 245
胡鞍钢:不同思潮激荡下的中国之路 252
吕薇洲:金融危机后西方思想理论界对社会民主主义的新认识 258
孙晓莉:网络公共舆论危机的应对 265
高新民:新媒体对党的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271
吕钦文: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几个话题 273
易涤非:西方国家资本控制大众媒介的后果 278
梁树发:思潮研究三题 286
陈锋:文化政治经济学视域 290
华生: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制高点 296
第八编 307
胡振民:加大对外文化交流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07
葛兆光:如何呈现“中国文化”和“中国风格” 311
何星亮:中西文明的差异性与互补性 316
方李莉:引领世界文化潮流:中国缺什么 321
童明康:全球平衡战略影响下的申遗之路 324
张保宁:文学创新与世界眼光 327
贾磊磊:寻求理想的文化存在方式 331
胡惠林: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转型 336
王晓秋:中华文化是怎样影响日本、韩国的 340
后记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