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程啸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1885012
  • 页数:735 页
图书介绍:这是一本关于侵权责任法的体系化教科书,旨在全面系统、详细深入的对侵权法的所有领域和问题进行探讨;具有强烈的作者个性化色彩,除通说和主流观点外,作者在个人见解上也不吝着墨。案例的大量运用,是本书的特色,作者浩如烟海的案例中遴选实践中的各类问题,并加以细致分析。此外,本书大量运用二维码嵌入,将案例、法规、参阅文献等嵌入纸质教材中,突破篇幅限制,尝试从平面媒体阅读转换为全媒体阅读,提升阅读体验和阅读乐趣。

第一编 基础理论 3

第一章 导论 3

第一节 概述 3

一、侵权责任法的名称、含义及特征 3

二、侵权责任基本法与侵权责任特别法 7

三、侵权责任法的法律渊源 9

四、侵权责任法在民法中的地位 15

第二节 侵权责任法的目标 19

一、自由与安全是侵权法的基本价值 19

二、侵权法中协调自由与安全关系的方法 21

第三节 侵权责任法的功能 22

一、概述 22

二、惩罚并非侵权责任法的功能 22

三、侵权责任法的补偿功能 23

四、侵权责任法的预防功能 27

第四节 侵权责任法的立法模式、体系与意义 29

一、侵权责任法的立法模式 29

二、侵权责任法的体系与意义 34

第五节 现代侵权责任法的发展 36

一、损害赔偿观念的社会化 36

二、侵权法保护范围的扩大化 37

三、加害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复杂化 38

四、侵权因果关系判断标准的多样化 39

五、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多样化 39

第六节 损害的预防与补救 40

一、风险社会中的损害事故 40

二、损害的预防 42

三、损害的补救 45

第二章 侵权行为 53

第一节 概述 53

一、侵权行为的概念 53

二、侵权行为的类型 54

第二节 侵权行为与其他债的发生原因 62

一、债的发生原因 62

二、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 63

三、侵权行为与无因管理 72

四、侵权行为与不当得利 77

五、侵权行为与缔约过失责任 83

第三章 归责事由与归责原则 84

第一节 归责与归责事由 84

一、损害承担的基本原理 84

二、归责与归责事由的含义 85

三、归责事由的类型 87

四、多重归责事由体系 88

第二节 过错责任原则 90

一、过错责任原则的含义 90

二、过错责任原则产生的原因 90

三、过错责任原则的功能 93

第三节 过错推定责任 94

一、过错推定责任的产生与发展 94

二、过错推定责任的含义与性质 96

三、过错推定责任的特征 96

第四节 无过错责任 98

一、无过错责任的含义与类型 98

二、无过错责任的特征 100

三、无过错责任的理论基础 101

四、无过错责任的功能 103

第五节 公平责任 103

一、公平责任的含义 103

二、公平责任的成因及利弊 105

三、公平责任的性质 108

四、见义勇为者的补偿请求权 110

第四章 保护范围 112

第一节 概述 112

一、侵权法保护范围的特征 112

二、民事权利与民事利益的区分及意义 113

三、民事权利与民事利益的范围 117

第二节 人格权 122

一、概述 122

二、生命权 128

三、身体权 129

四、健康权 131

五、姓名权 136

六、名称权 143

七、肖像权 146

八、名誉权 152

九、荣誉权 163

十、隐私权 164

十一、婚姻自主权 174

十二、人身自由权 174

十三、人格尊严权 175

第三节 身份权 176

一、概述 176

二、监护权 177

三、配偶权 177

四、继承权 178

第四节 物权 178

一、概述 178

二、物权请求权与侵权赔偿请求权的关系 178

三、所有人与占有人的关系 179

第五节 知识产权 181

一、概述 181

二、商标专用权 181

三、专利权 182

四、著作权 182

五、知识产权保护请求权 183

第六节 社员权 183

一、概述 183

二侵害社员权的行为 184

第七节 债权 184

一、概述 184

二、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 185

第八节 人格利益 186

一、死者的人格利益 186

二、遗体、遗骨上的人格利益 189

三、特定物品上的人格利益 189

四、其他人格利益 190

第九节 财产利益 191

一、商业秘密 191

二、占有 192

三、纯粹经济损失 194

四、其他财产利益 196

第二编 一般侵权责任 199

第五章 一般侵权行为的规范模式与构成要件 199

第一节 一般侵权行为的规范模式 199

一、比较法 199

二、我国法 205

第二节 一般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论断过程 207

一、比较法 207

二、我国法 208

第六章 加害行为、民事权益被侵害与损害 210

第一节 加害行为 210

一、概述 210

二、作为与不作为 211

第二节 民事权益被侵害 214

一、概述 214

二、权益被侵害与损害 215

第三节 损害 215

一、损害的含义 215

二、损害的类型 217

三、损害的证明 218

第七章 因果关系 220

第一节 概述 220

一、因果关系的意义 220

二、两个层次因果关系的区分 221

第二节 我国因果关系理论的发展演变 225

一、必然因果关系说 225

二、相当因果关系说 227

第三节 因果关系的判断 228

一、事实因果关系与法律因果关系 228

二、责任成立因果关系与责任范围因果关系 234

第四节 复数因果关系 238

一、概述 238

二、共同的因果关系 239

三、修补的因果关系 239

四、竞合的因果关系 241

五、择一的因果关系 242

六、假设的因果关系 243

第八章 违法性与过错 246

第一节 过错与违法性的区分 246

一、历史演进 246

二、我国法上过错与违法性的区分 260

第二节 过错的含义与类型 263

一、概述 263

二、故意 264

三、过失 267

第三节 从主观过失到客观过失 270

一、主观过失 270

二、客观过失 272

第四节 过失的判断 276

一、法律法规的规定 276

二、职业或团体成员的一般知识能力和水平 282

三、行为的危险程度 284

四、预防损害的成本 285

五、行为人的身体缺陷 286

第五节 过错能力 286

一、过错能力的含义 286

二、过错能力与权利能力、行为能力的关系 287

三、过错能力的判断标准 288

四、我国法对过错能力的态度 289

五、暂时没有意识或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责任 291

第九章 免责事由 294

第一节 概述 294

一、免责事由的含义 294

二、免责事由的种类与类型 295

三、我国法中免责事由的立法模式 296

四、举证责任 297

第二节 受害人故意 298

一、受害人故意的概念 298

二、构成要件 299

三、举证责任与法律效果 301

第三节 受害人同意 301

一、受害人同意的概念 301

二、受害人同意与自甘冒险的区别 302

三、构成要件 303

四、法律效果 305

第四节 第三人的行为 307

一、概述 307

二、第三人行为的性质与定位 308

三、第三人行为的法律效果与适用范围 312

四、第三人的行为与因果关系的中断 315

第五节 不可抗力 321

一、不可抗力的概念 321

二、不可抗力的构成要件 322

第六节 正当防卫 323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 323

二、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324

第七节 紧急避险 324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324

二、紧急避险的类型 326

第八节 自助行为 327

一、自助行为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327

二、自助行为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328

第九节 行使权利 329

一、行使权利的概念 329

二、滥用权利的侵权责任 329

第十节 执行职务 329

第十一节 免责条款 330

第三编 多数人侵权责任 333

第十章 导论 333

第一节 多数人侵权责任的含义与体系构成 333

一、多数人侵权责任的含义 333

二、我国法上的多数人侵权责任体系 334

第二节 建立多数人侵权责任制度的原因 337

一、肇因原则与因果关系的证明 337

二、多数人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的特殊性 338

第十一章 共同加害行为 340

第一节 概述 340

一、共同加害行为的概念 340

二、共同加害行为的规范目的 340

第二节 构成要件 341

一、基本构成要件 341

二、共同实施侵权行为 342

第三节 法律后果与程序法问题 351

一、连带责任 351

二、程序法问题 353

第十二章 共同危险行为 355

第一节 概述 355

一、比较法上的共同危险行为 355

二、我国法上共同危险行为制度的发展 358

三、共同危险行为的概念与规范目的 359

四、共同危险行为与共同加害行为的区别 359

五、适用范围 360

第二节 构成要件 362

一、基本构成要件 362

二、不存在意思联络 363

三、二人以上实施了危险行为 364

四、因果关系不明 368

第三节 法律后果与免责事由 370

一、连带责任 370

二、免责事由与举证责任 370

第十三章 教唆帮助行为 372

第一节 概述 372

一、教唆帮助行为的概念与规范目的 372

二、教唆帮助行为的类型 373

第二节 构成要件 374

一、教唆行为的构成要件 374

二、帮助行为的构成要件 375

第十四章 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 376

第一节 概述 376

一、概念与规范目的 376

二、《侵权责任法》第11条与第12条的性质 377

三、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与共同侵权行为的区别 379

第二节 构成要件 380

一、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 380

二、造成了同一损害 380

三、因果关系的类型 381

第三节 法律后果与程序法问题 384

一、法律后果 384

二、程序法问题 384

第四编 特殊侵权责任 387

第十五章 监护人责任 387

第一节 概述 387

一、监护人责任的概念、特征与规范目的 387

二、监护人责任的归责原则 388

第二节 构成要件 393

一、加害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393

二、造成了他人损害 393

第三节 法律后果与程序法问题 395

一、责任主体 395

二、责任的承担 397

三、责任的减轻 397

四、程序法问题 398

第十六章 用人者责任 400

第一节 概述 400

一、用人者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400

二、用人者责任的类型 401

三、用人者责任的理论基础 402

四、用人者责任与其他制度的关系 403

五、用人者责任的归责原则 405

第二节 用人者责任的构成要件 408

一、加害行为人是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提供劳务的个人 408

二、工作人员、提供劳务一方的行为构成侵权行为 415

三、执行工作任务或提供劳务 417

第三节 用人者责任的法律后果与程序法问题 421

一、法律后果 421

二、程序法问题 424

第四节 工作人员或提供劳务一方自身受害之赔偿责任 424

一、概述 424

二、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自身遭受损害 426

三、提供劳务的一方因劳务自身遭受损害的赔偿 431

第五节 定作人责任 434

一、定作人责任的含义 434

二、定作人责任的性质与理论基础 435

三、定作人责任的特征 436

四、定作人责任的构成要件 437

第十七章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 441

第一节 概述 441

一、网络侵权行为的概念与特点 442

二、《侵权责任法》第36条的规范目的 443

三、网络侵权责任的类型 444

四、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类型与侵权责任 445

第二节 构成要件 448

一、网络用户须承担侵权责任 448

二、网络技术服务提供者具有过错 449

第三节 法律后果与程序法问题 455

一、就损害扩大部分承担连带责任 455

二、就全部损害承担连带责任 456

三、损害的确定 456

四、程序法问题 456

第十八章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458

第一节 概述 458

一、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与特征 458

二、安全保障义务的法律性质 459

三、安全保障义务的功能 460

四、安全保障义务的类型 461

第二节 构成要件 464

一、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 464

二、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465

三、他人遭受了损害 466

第三节 法律后果与程序法问题 467

一、责任主体 467

二、追偿权的有无 468

三、程序法问题 468

第十九章 教育机构的侵权责任 469

第一节 概述 469

一、立法目的 469

二、教育机构侵权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470

三、教育机构侵权责任与其他侵权责任的关系 471

四、教育机构侵权责任的类型与归责原则 474

第二节 构成要件 475

一、受害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475

二、在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了人身损害 476

三、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的职责 477

第三节 法律后果 479

一、校园事故责任的承担 479

二、免责事由 480

第二十章 产品责任 481

第一节 概述 481

一、产品责任的含义 481

二、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 484

三、产品责任与产品的保修期限、合理使用年限 485

第二节 构成要件 487

一、产品 487

二、缺陷 493

三、因果关系 505

第三节 责任主体与程序法问题 507

一、责任主体 507

二、程序法问题 511

第四节 免责事由与责任承担方式 512

一、免责事由 512

二、责任承担方式 513

第二十一章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 516

第一节 概述 516

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含义 516

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归责原则 518

第二节 构成要件 521

一、造成了他人损害 521

二、机动车处于运行中 521

三、损害是因机动车的运行所致 522

四、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行为人应具有过错 523

第三节 责任主体 525

一、机动车一方的含义 525

二、机动车一方的认定 528

第四节 减责与免责事由 535

一、减责事由 535

二、免责事由 538

第五节 强制责任保险与救助基金 538

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538

二、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 546

第二十二章 医疗损害责任 548

第一节 概述 548

一、医疗损害责任的概念与类型 548

二、特殊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50

三、医疗损害责任的性质 552

四、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 552

五、《侵权责任法》规定医疗损害责任的意义 553

六、医疗损害责任与医患关系 555

第二节 构成要件 556

一、加害人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556

二、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 557

三、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存在过错 559

第三节 法律后果 567

一、责任主体 567

二、免责事由 568

第二十三章 环境污染责任 570

第一节 概述 570

一、环境污染的含义 570

二、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573

三、环境污染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574

四、归责原则 574

第二节 构成要件 574

一、污染环境的行为 574

二、造成他人损害 577

三、存在因果关系 578

四、免责与减责事由 580

第三节 多人环境污染损害中的因果关系与责任承担 581

一、多人环境污染损害中复数因果关系的形态 581

二、多人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归属与承担方式 584

第二十四章 高度危险责任 587

第一节 概述 587

一、高度危险责任的概念与类型 587

二、高度危险责任的构成要件 594

三、高度危险责任的责任主体 595

四、高度危险责任的免责事由 596

第二节 民用核设施致害责任 597

一、民用核设施致害责任的概念 598

二、归责原则、构成要件与责任主体 599

三、赔偿保障机制与最高赔偿限额 599

第三节 民用航空器致害责任 601

一、民用航空器致害责任的概念与类型 601

二、构成要件 603

三、责任主体 604

四、减轻与免除责任的事由 605

五、赔偿范围 605

六、最高赔偿限额 606

第四节 高度危险物致害责任 606

一、高度危险物致害责任的概念与归责原则 606

二、构成要件 607

三、减责与免责事由 608

四、责任主体 608

第五节 高度危险活动致害责任 610

一、高度危险活动致害责任的概念与类型 610

二、高压电致害责任 611

三、铁路运营致害责任 612

第六节 高度危险区域致害责任 617

一、高度危险区域致害责任的概念与归责原则 617

二、高度危险区域致害责任的构成要件 617

三、高度危险区域致害责任的减免责事由 618

第二十五章 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620

第一节 概述 620

一、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规范目的 620

二、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 621

第二节 构成要件 623

一、无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 623

二、绝对责任的构成要件 625

三、过错推定责任的构成要件 625

第三节 法律后果 626

一、责任主体 626

二、免责事由 628

第二十六章 物件损害责任 630

第一节 概述 630

一、物件损害责任的概念与类型 630

二、物件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 632

三、现行法上物件损害责任的缺陷 632

第二节 不动产致害责任 633

一、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致害责任 633

二、林木致害责任 638

三、地面施工致害责任 639

四、地下设施致害责任 642

第三节 动产致害责任 643

一、搁置物、悬挂物致害责任 643

二、抛掷物、坠落物致害责任 644

三、堆放物致害责任 646

四、妨碍通行的物品致害责任 647

第五编 侵权责任的承担 651

第二十七章 导论 651

第一节 概述 651

一、侵权责任法律关系的主体 651

二、多样化的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653

三、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类型 654

四、防御型请求权与行为保全制度 655

第二节 绝对权请求权 656

一、停止侵害 656

二、排除妨碍 657

三、消除危险 659

四、返还财产 660

第三节 损害赔偿请求权 663

一、损害赔偿的目的与原则 663

二、损害赔偿的方法 664

三、恢复原状 667

四、金钱赔偿 670

五、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675

第二十八章 财产损害赔偿 678

第一节 概述 678

一、财产损害赔偿的含义与类型 678

二、财产损害赔偿的性质与原则 679

第二节 人身伤亡损害赔偿 679

一、人身伤亡损害赔偿的特征 679

二、赔偿范围 680

三、损害赔偿数额的计算 691

四、同一侵权行为致多人死亡的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 693

五、损害赔偿金的支付方式 693

第三节 侵害其他人身权益的损害赔偿 697

一、概述 697

二、损失难以确定时的赔偿 697

第四节 侵害财产权益的损害赔偿 699

一、含义与赔偿范围 699

二、赔偿方式 702

三、损害赔偿数额的计算 703

第二十九章 精神损害赔偿 707

第一节 概述 707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与特征 707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功能 708

第二节 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适用 710

一、适用范围 710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人 711

三、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 712

第三十章 损益相抵与过失相抵 716

第一节 损益相抵 716

一、概念 716

二、构成要件 717

三、损益相抵的具体适用 718

第二节 过失相抵 720

一、过失相抵的概念与特征 720

二、与相关制度的区别 721

三、构成要件 723

四、适用的主体 725

五、适用的限制 725

主要参考文献 730

一、中文文献 730

二、外文文献 732

法条索引 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