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教育的理论与实践》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正大学教育学院主编
  • 出 版 社:丽文文化
  • 出版年份:2002
  • ISBN:9577481795
  • 页数:641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教育社会学 3

教育机会均等 3

壹、「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 3

贰、「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探讨 5

参、「教育机会均等」理念的式微 10

肆、「教育机会均等」理念的再兴 16

伍、结语 22

教育松绑的双重诠释:市场经济vs.市民社会 29

壹、教育松绑等於教育市场化吗? 34

贰、教育松绑的两种诠释:市场经济vs.市民社会 35

从课程知识社会学观点论述原住民教育成就困境与学校课程走向 47

壹、前言 48

贰、课程知识社会学概述 48

参、教育成就与社会流动 50

肆、原住民的社会流动 51

伍、原住民独特文化与教育成就的关联性 55

陆、原住民学校课程的可能走向 61

柒、结论 65

「文化研究」在教育社会学方法论上的意义 73

壹、前言 74

贰、学术造型 75

参、知识建构 79

肆、结语 83

第二篇 比较教育 93

The State of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93

The Field of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94

What is Globalisation? 96

The Origins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97

‘Modem’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100

The Establishment and Growth of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ocieties 105

Comparative Education in a Globalised World 108

The Future of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111

Conclusion 112

比较与国际教育现况 117

壹、前言 117

贰、比较与国际教育领域 118

参、何谓全球化? 119

肆、比较教育的起源 120

伍、「现代」比较与国际教育 122

陆、比较与国际教育学会的建构与成长 126

柒、全球化世界中的比较教育 128

捌、比较与国际教育的未来 130

玖、结论 131

当代比较教育理论与方法之变革 133

壹、前言 133

贰、研究范畴的改变 134

参、理论的变迁与讨论 138

肆、新比较方法之讨论 143

伍、结语:兼论我国比较教育的趋势 144

各国教育改革政策之探讨 149

壹、前言 150

贰、系统性教育改革 151

参、从过程迈向成果导向的改革 158

肆、品质相关指标的发展 163

伍、改革趋势对台湾教育发展的意义 166

一九八○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改革政策研究 169

壹、美国的教育改革政策 170

贰、行政管理的两条路线之争 173

参、企业竞争的思考模式在教育上的应用与批判 176

肆、从教育的观点看企业竞争的思考模式 179

伍、结语 181

师资培育课程比较研究 185

壹、前言 186

贰、职前师资培育课程三大领域比重之比较分析 187

参、专门课程之统一规定与否 193

肆、结论与建议 196

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势比较研究 201

壹、前言 201

贰、政府、市场与高等教育 202

参、市场化的途径 205

肆、市场化对高等教育之影响 207

伍、结语 213

第三篇 课程改革 219

Reflections on the recent innovation of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in England 219

Starting points 220

Innovation or continuation? 223

Critics and supporters 225

The aftermath 228

Education and the state 230

The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234

The revised National Curriculum from 2000 236

Conclusion 240

英国国定课程的最近革新之反省 247

壹、起点 248

贰、革新或持续不变 250

参、批评与声援者 252

肆、后续发展 253

伍、教育与国家 255

陆、教育与就业部 258

柒、2000年之后国定课程的修订 259

捌、结论 262

学校书面课程计画评鉴规准之初步建构 265

壹、前言 265

贰、适用范围与建构方法 266

参、诸家学者建议的评鉴规准 268

肆、黄政杰及黄光雄、蔡清田课程设计专书的重要观点 273

伍、笔者建构之规准 275

陆、使用及后续研究之建议 281

解析Beane对课程统整理论与实际的主张 285

壹、前言 287

贰、课程统整意义的探究 289

参、课程统整的四个面句 292

肆、课程统整的配套作法 299

伍、课程统整面临的挑战 306

陆、反省与启示 310

国小原住民课程的定位与发展 323

壹、前言 323

贰、原住民课程政策之制定与设计原则 324

参、乡土文化教材与国小原住民课程 326

肆、进一步讨论 333

伍、结语 335

我国乡土教育课程发展之分析 343

壹、前 言 343

贰、我国乡土教育的发展史 345

参、解严后乡土教育的正式设科史及其意义 346

肆、我国乡土教育课程发展模式的特色与意义 351

伍、结语:对未来发展的建议 352

国小社会科的教学及展望 361

壹、前言 361

贰、社会科在小学的定位 361

参、小学社会科的教学现况 369

肆、社会科教师专业发展 371

伍、结语 375

第四篇 终生学习 383

International Concepts of Adult Educa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Lifelong Education. 383

Benchmarks of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new contents of adult education and learming. 383

Lifelong learming-a global and integrative concept 391

International concepts in a national context-dead loss? 394

Conclusion 397

Summary 398

二十一世纪初的国际成人教育概念:终生教育 405

壹、国际组织的准则,成人教育与学习的新内涵 406

贰、终生学习:一项全球与整合的概念 411

参、国家脉络中的国际概念 414

肆、结论 416

迈向学习社会过程中的指标建构研究 419

壹、前言 419

贰、有关文献探讨 426

参、研究设计与实施 432

肆、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439

伍、结论与建议 450

我国终生学习法制化的进程与取向 461

壹、前 言 461

贰、为终生学习立法的必要性考量 462

参、从成人教育法到终生学习法 464

肆、终生学习法草案介绍 466

伍、在立法过程中的截长补短 468

陆、结语 474

终生学习环境的建构 481

壹、前言 481

贰、终生学习环境的发展 482

参、营造学习网路的环境 484

肆、发展各类学习型组织 485

伍、建立学习成就认证制度 487

陆、建构终生学习环境的策略 490

社区学院体系的建立:台湾社区学院的经营 495

壹、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 495

贰、台湾社会对社区学院的需求分析 501

参、教育部的社区学院设置条例内容评析 503

肆、建构具有台湾社区特色的社区学院 505

伍、结语 513

建立终生学习的职业继续教育体系:对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省思 517

壹、前言 517

贰、从当前知识经济的政策谈起 517

参、高科技产业、知识经济与职业继续教育 519

肆、知识经济、产业转移与社会问题 521

伍、反顾教育改革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因应 523

陆、代结论:发展职业继续教育的刍议 526

第五篇 高等教育 533

西方大学理念的转变:从传统、现代到后现代 533

壹、前言 534

贰、传统大学的发展与理念 535

参、现代大学的理念 542

肆、后现代大学的理念 553

伍、台湾的大学发展与问题 557

陆、结语 562

研究所教育的回顾与前瞻 569

壹、前言 570

贰、研究所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572

参、主要国家研究所教育的特色 576

肆、我国研究所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581

伍、发展研究所教育所面临的课题 586

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的组织运作 595

壹、前言:缘起与目的 596

贰、一些有关国家的高等教育经费分配机制之概览 596

参、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之案例:英国与香港 603

肆、结论与建议 619

台湾地区大学通识教育的检讨与展望 623

壹、前言 623

贰、「通识教育」的缘起、意义与范围 624

参、战后台湾地区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发展 625

肆、通识教育实施成效的评估 628

伍、通识教育问题的检讨 629

陆、改进的建议 634

柒、结语 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