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第一节 研究对象 4
第二节 研究内容 6
一、理念识别系统 7
二、行为识别系统 7
三、视觉识别系统 8
四、听觉识别系统 10
第三节 研究方法 11
一、历史和现实 12
二、具体和抽象 13
三、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14
第四节 研究意义 14
一、提升学校的认识度 15
二、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15
三、提升学校的竞争能力 16
四、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16
五、促进学校朝更好更强的方向发展 17
第二章 形象识别系统的理论基础 18
第一节 哲学的认识论 18
第二节 教育的主客体论 19
第三节 文化的价值观 23
一、儒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24
二、道家:道法自然,逍遥齐物 25
三、佛家:慈悲为怀,普度众生 26
四、异质文化的相处之道:融合会通,和而不同 26
第四节 心理鉴别法 28
一、主观体验 29
二、生理唤醒 29
三、外部行为 29
第三章 形象识别系统的现实功能 32
第一节 建构功能 32
第二节 识别功能 35
第三节 形象功能 37
一、增强实力 37
二、亲和公众 38
三、惠泽周边 38
四、向心归属 39
第四节 浸润功能 39
第四章 学校形象识别系统的演变 42
第一节 中国古代学校形象 42
一、官学 42
二、书院 49
三、私学 57
四、古代学校形象评析 59
五、古代教师形象分析 59
第二节 近代学校的标识 60
一、教会学校的兴办 60
二、从书院到学堂 66
三、近代学校建筑特点 69
第三节 现当代学校形象 71
一、集美学村的建筑形象 72
二、国内知名中小学建筑环境 76
第四节 当前学校形象识别系统的难题所在 78
第五章 学校形象识别系统的比较研究 81
第一节 中外教育价值观的差异 81
一、西方教育价值观 81
二、中国的教育价值观 88
三、中西方教育价值取向的差异 91
第二节 中外基础教育的文化底蕴 91
一、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91
二、西方文化底蕴 92
三、中西方文化差异 93
第三节 中外校园文化的品位 94
第六章 学校形象识别系统的建构 97
第一节 理念识别系统(MI)的核心:办学思想的确立和践行 98
一、办学思想的概念界定 98
二、办学思想的确立 98
三、办学思想的践行方式 100
第二节 行为识别系统(BI)的首要任务:办学价值创设 104
一、办学价值的概念界定 104
二、办学价值创设的原因 104
三、办学价值创设的依据和方式 105
第三节 视觉识别系统(VI)和听觉识别系统(AI)的体现:办学文化的浸润 108
一、办学文化的概念界定和功能 109
二、办学文化浸润的概念界定 109
三、办学文化浸润的方式 110
第七章 学校形象识别系统的空间架构 114
第一节 空间整体性而不是碎片化 115
一、学校空间整体性的概念界定 115
二、学校空间整体性的创设方式 116
第二节 空间立体性而不是矮平化 120
一、学校空间立体性的概念界定 120
二、学校空间立体性的创设方式 121
第三节 空间连续性而不是孤立化 129
一、学校空间连续性的概念界定 129
二、学校空间连续性的创设方式 129
第四节 空间普适性而不是突兀化 133
一、学校空间普适性的概念界定 133
二、学校空间连续性的创设方式 133
第八章 学校形象识别系统的感觉效果 139
第一节 视觉效果——流连忘返 139
一、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 142
二、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142
三、万泉小学 143
四、连城县实验小学 143
第二节 听觉效果——弦歌韵律 144
一、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的校歌 145
二、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校歌 147
第三节 触觉效果——亲人润心 149
一、属于结构取法及发展方面之特征 153
二、属于环境思想方面 156
第四节 感觉效果——舒适清逸 157
第九章 学校形象识别系统的育人功效 161
第一节 润物无声——滋养功效 161
一、校园文化节活动 161
二、班级文化建设 164
三、各功能室齐全 167
第二节 惠风和畅——正气功效 169
一、校风:和谐 文明 求实 奋进 169
二、教风:敬业 爱生 博学 善教 170
三、学风:乐学 勤思 善问 践行 170
四、作风:团结 勤奋 奉献 创新 171
第三节 博物而雅——致知功效 172
一、学校荣誉墙 173
二、教育教学硕果连连 175
三、学生作品及活动展览 177
第四节 高怀致逸——铸魂功效 181
一、培养学生 181
二、培养教师 182
三、成果展示 182
第十章 学校形象识别系统的建设策略 189
第一节 以品牌为目标 189
一、学校品牌价值认识方法和评估方法 189
二、学校品牌价值来源 191
三、鼓二小品牌学校建设的战略构想 191
第二节 以特色为灵魂 194
一、临池学书 池水尽墨 195
二、校园围墙 196
三、教学楼 199
四、艺术特色 200
第三节 以品位为基调 200
一、傲梅苑 201
二、劲竹林 202
三、幽兰圃 盛菊园 202
四、欧斋 石井 204
第四节 以品质为内涵 206
一、规范管理为学校内涵发展奠定基础 206
二、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使规模与质量、效益达到有机协调统一 206
三、在特色中形成品牌,使学校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209
参考文献 211
跋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