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清代散曲的社会文化环境研究 19
第一节 清代的曲子禁令及其对散曲的影响 19
一 清代的曲子禁令种种 20
二 清代曲子禁令的社会效应 25
三 清代曲子禁令对散曲的影响 28
第二节 清代经济与散曲的传播 31
一 清代经济对散曲传播的促进 32
二 经济发展对散曲演唱与传播的冲击 35
三 经济发展不平衡与清代散曲发展的不平衡 38
第三节 清代学术与清代散曲 41
一 清代不同时期学术特征要略 42
二 清代学术对散曲创作的影响 45
第二章 清代文人的散曲观念研究 50
第一节 清代人的散曲观念 50
一 清代文人对散曲地位的肯定 51
二 清代文人对散曲的热情 54
第二节 散曲、小曲与清曲 57
一 “散曲”一词的来源及其明清人对它的使用 58
二 小曲常识及其辨识 61
三 清曲的意义及其在明清时期的使用 68
第三节 清人对散曲与词的文体辨析 71
一 元、明两代词曲混淆现象及其对词曲异同论述的回顾 71
二 清代的“以词为曲”现象及其词、曲辨体分析 76
三 余论 79
第三章 清代散曲作家研究 81
第一节 清代散曲作家的时空分布及其知识结构 81
一 清代散曲作家的时间分布 81
二 清代散曲作家的空间分布 84
三 清代散曲作家的知识结构 86
第二节 清代散曲作家群举要 89
第四章 清代散曲的发展演变 100
第一节 明清之际的散曲创作 100
一 明末清初爱国英雄及反清志士的慷慨悲歌等对散曲的创新 100
二 明清之际遗民的避世之情及文人对教职的选择与贫困的咏叹 106
三 清初散曲创作对明末散曲创作的延续 114
第二节 康熙十八年至道光二十年的散曲创作 123
一 浙西词人朱彝尊等的“词味散曲” 124
二 清中叶“?括”、“翻谱”之类的散曲 131
三 郑燮等道情派三大家的散曲创作 136
四 清中叶其他散曲家的创作 140
五 清代中叶的民歌小曲集 146
第三节 道光二十年以后至清朝灭亡期间的散曲创作 151
一 晚清时期的“劝戒烟”曲 152
二 涉及农民起义、帝国主义侵略及辛亥革命等题材的散曲 156
三 晚清著名散曲家赵庆熺、许光治的散曲创作 161
四 中国古代散曲文体的消歇 166
第五章 清代散曲题材内容研究 169
第一节 明清之际的黍离悲歌 169
一 沈裔散曲作家群主将沈自晋的乱离悲歌 170
二 黍离悲歌的杰作:《击筑余音》等 173
三 清散曲中黍离悲歌的出现 176
四 黍离悲歌散曲的题材意义 177
第二节 清代题画散曲研究 180
一 清代初期的题画散曲 181
二 清中叶以来的题画散曲 182
三 清代题画散曲的特征 187
第三节 试论清代的黄冠体散曲 192
一 刘一明的“教外别传”之作及颜孝嘉的《渔鼓曲》 194
二 《十空曲》与《新七笔勾》等 197
三 劝孝论善等说教类道情 200
四 元、明两代黄冠体散曲回顾 203
五 清代黄冠体散曲的特点 204
六 对黄冠体散曲应适当宽容些 206
第四节 清代女性生活题材的散曲 207
一 清代文人散曲中的女性生活题材描写 207
二 清代女性散曲作家的创作 211
三 清代女性生活题材散曲的特点 215
第六章 清代散曲的艺术特征研究 219
第一节 试论词味与曲味及清人的“词味散曲”等 219
一 词味与曲味辨析 219
二 朱彝尊等“以词为曲”的文学原因 222
三 清代“词味散曲”的表现与特征 224
四 清代“词味散曲”得失论 226
第二节 清代“?括”、“翻谱”之类散曲的意义 230
一 “?括”、“翻谱”、“集唐”等创作方法 231
二 前人对“?括”、“翻谱”等散曲的评价 234
三 笔者对“?括”、“翻谱”散曲意义的理解 234
第三节 清代的“曲味曲”分析——以黄周星、黄图珌的散曲为例 237
一 “二黄”对散曲文体特征的认识 237
二 “二黄”散曲的“本色当行”特征分析 239
三 “二黄”散曲与元代本色派散曲之比较 244
第七章 清代散曲与同期其他文学体裁的交互影响 247
第一节 清代散曲与剧曲 247
一 散曲与剧曲在文学精神上的区别 248
二 戏曲对散曲的吸纳 251
三 题咏戏曲的清代散曲作品 254
四 余论 257
第二节 清代散曲与清代小说 258
一 小说中的散曲:以《红楼梦》等为例 259
二 散曲中的小说:题咏小说的散曲 263
三 余论 266
结论 清代散曲再评价 268
附录 清代散曲辑佚 271
参考文献 280
后记 286